文档详情

《师说》理解性默写.docx

发布:2024-05-19约1.4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师说》理解性默写

姓名: 得分:

1.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2.唐

1.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

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2.唐代 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

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

4.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5.“ ,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

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

中批判的对象一样,“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本末倒置。

7.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 , ”。

8.在《师说》中,揭示世俗对从师者嘲笑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就不能称呼为老师的句子

是“ , 。 , 。”

9.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

的句子是“ : , 。”

10.韩愈在《师说》中,首先提出了“ ”的论断,接着,列举了从师之多

“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1.

11.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尊奉为老师的人的才德事例,意在表现他们的总体水平不一定超过孔子,但孔

子还曾虚心向他们请教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

子还曾虚心向他们请教了某些方面的问题的句子是“ , 。”

12.韩愈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13.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 , , 。”

《师说》理解性默写答案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古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古文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4.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7.是故弟子不必不认识,师不必贤于弟子

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0.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