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数据分析—以广东高校的数据为例.doc

发布:2017-08-22约7.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以广东高校的数据为例 11计算机 毛概第十小组 小组成员: 袁俊扬 周业祖 汪炜 饶德彦 郑森胜 凌忠怡 林凯伟 【摘要】 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及成因分析,是新形势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观、加强高校理想信仰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此次调查发现,在现状上:第一,大学生信教人数占一定比例,并有升温趋势;第二,信仰的宗教类型以佛教、基督教、道教为主;第三,政治信仰对宗教信仰具有低度相关。在成因上:第一,以家庭为主的人际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极大影响;第二,大学生好奇心强、对具有神秘感的宗教容易产生兴趣;第三,宗教的部分道德美和艺术美迎合了大学生对道德和艺术的探索需要;第四,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压力和矛盾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心理需求。 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所说:“任何一个努力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与困惑,人类对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宗教。” 为此,我们于2012年11月—12月对广东不同高校的360名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力争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做参考。 一、样本和资料 (一)样本设计 此次调查的总体是广东省所有高校在校大学生,样本由360名大学生组成。考虑到调查的样本隶属于不同生源地、学校、专业、年级、民族背景等,为了增加样本的代表性,首先,在学校的选取中,主要以“文理特点”和“学校级别”(独立学院、专科学校、普通大学)为参照标准. (二)资料收集和分析 本调查由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11级计算机第17毛概实践小组实施完成。资料收集采取自填问卷和网络问卷调查方式相结合。填答时间约为10分钟。本次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完全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电子版收回242份,刚好360份。 从回收的资料来分析,列下: 从性别来看,调查对象中男生占62.3%,女生占37.7%,男性多于女性24.6个百分点; 从学习类型分类,理科类学生占55.6%,工科类(19.4%),文科类(16.7%),艺术类(8.83%); 理科居首。 从政治面貌看,共青团员(83.3%),群众(5.5%),党员(8.3%),预备党员(6.6%); 以上调查对象的相关数据与该学龄安排特点相符合,也恰好说明了调查信息的可靠性;最后,从政治面貌来分析,被调者多属于思想先进分子,团员和党员的比例达到94%之多,(可见,在大学校园中,追求思想进步、提高政治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诉求。)PS:老师指出问题 二、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 1、信教人数——17.8%的比例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信教人数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至于信教比例有多大,却一直难有定论。综合各方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中宗教信徒人数比例估计最高在20%左右;最低在3% -4%之间。此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在做出回答的360名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为52位,比例为14.4%,其余的308名为无信教者,比例为85.5%。可见,不信仰宗教仍是大学生的 目前有宗教信仰吗? 0 2 .3 .3 .3 有 18.1 无 100.0 Total 360 100.0 100.0 主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14.4%的信教比例,14.4%的比例,充分展示了在榕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已经占到了一定比例,宗教已经成为这些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2、信教类型——以佛教、基督教、道教为主 在信教的52位学生中,信仰佛教的有36人,占总比例的69.2%,信仰基督教的为11人,占总比例的21.1%,信道教、伊斯兰教的人数分别为3人、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7%、3.8%。可见,在信教群体中以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的人数为多。对于这种宗教偏好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体现了宗教信仰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佛教、基督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深入到了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民众宗教文化信仰中最主流、最主要的信仰类型;道教是土生土长的文化,因其本土性、地域性而在宗教信仰中占据一定地位。 第二、体现了此次调查对象的生源特点。佛教的保留具有地域性,一般而言,在农村较容易存在,而在城市则表现的比较脆弱。农村地区距离市场较远,接受信息的速度较慢,受外界文化的冲击较少较慢,这使得宗教文化在农村地区能较好地保有独立性、完整性;与此相反的是,城市是离市场最近,最容易受各类新潮文化的冲击,所以宗教文化较容易变迁。 3、信教的现实表现——多种途径获取宗教知识、参加宗教活动 我们进一步对宗教信仰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