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 全套.doc

发布:2017-10-09约4.61万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文言文部分 共16课时 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之文言文部分 1 第一课时 2 《论语十则》 2 第二课时 5 桃花源记 5 第三课时 8 《陋室铭》 9 第四课时 11 《爱莲说》 11 第五课时 14 《三峡》 14 第六课时 16 《记承天寺夜游》 16 第七课时 19 《马说》 19 第八课时 22 《送东阳马生序》 22 第九课时 25 《小石潭记》 25 第十课时 28 《岳阳楼记》 28 第十一课时 32 《醉翁亭记》 32 第十二课时 35 《出师表》 35 第十三课时 3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9 第十四课时 43 《鱼我所欲也》 43 第十五课时 45 《曹刿论战》 45 第十六课时 49 《邹忌讽齐王纳谏》 49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论语十则》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 3、理解、归纳文中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品行修养的名句;结合自身学习及现实生活理解儒家思想;深入理解文意,理解陶渊明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复习过程: 《论语十则》 一、目标一:掌握文学常识,识记、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1、复习指导一 复习内容: 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 一部书,共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字词解释:时习、愠、罔、殆、弘毅、凋 一词多义:知、为 词类活用:传、故新 古今异义:可以 通假字:说、女、知 成语积累:…… 复习方法:朗读、识记课下注释,归纳整理。 复习时间:5分钟 2、复习检测一: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口头填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文言知识:学生逐行或逐列作答 字词解释: 时习:时常地温习 愠:生气、发怒 罔:迷惑 殆:有害 弘毅:刚强、勇毅 凋:凋谢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知道,了解 知 是知也 通“智”,聪明 温故而知新 动词,懂得,领悟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为 可以为师矣 动词,做,当 仁以为己任 动词,当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故:旧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或许可等 通假字: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是知也 通“智”,聪明 成语积累: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施于人 二、目标二:准确翻译和默写重点句子。 复习指导二: 复习内容:全文背诵,重点句子翻译,默写 复习方法:背诵、口头翻译 复习时间:5分钟 复习检测二: 全班在教师提示下逐条目背诵。 指名黑板前默写。 指名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短处(如果自己有)就要改正。 三、目标三:理解、归纳文中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品行修养的名句。结合自身学习及现实生活理解儒家思想。 复习指导三: 复习内容:(1)自己归纳文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品德修养的句子。(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复习方法:练习本上归纳整理,小组讨论。 复习时间:5分钟 复习检测三: (1)先指名归纳,后师生共同归纳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可乎? 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指名回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如何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提示:本句意思+肯定或否定+现实意义+举例论述。 参考答案: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其中包含着相互体谅的意思:自己不想要的,往往也是别人不大乐意接受的,就不应该强迫别人接受。这句话提醒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多一份理解,少一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