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ppt
反硝化作用的不利影响:①若在土壤发生反硝化作用会使土壤肥力降低;②若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二次沉淀池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氮气由池底上升逸到水面时会把池底的沉淀污泥带上浮起,使出水含有多量的泥花,影响出水的水质;③有些污(废)水经生物处理后出水硝酸盐含量高,在排入水体后,若水体缺氧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胺,造成二次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用脱氮工艺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后再排入水体才安全。反硝化作用的利用:反硝化作用在污(废)水生物脱氮处理中起积极作用。3.4固氮作用概念:在固氮微生物的固氮酶催化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为有机氮化合物。这叫固氮作用。01各类固氮微生物进行固氮的基本反应式相同。02N2+6e-+6H++nATP2NH3+nADP+nPi03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篮细菌、光合细菌等。04图8-7两种固氮菌固氮菌拜叶林克氏菌(Beijerinckia);c:万氏固氮菌(Azotobactervinelandii)光合细菌:红螺菌(Rhodospirillum)小着色菌(Chromatiumminus)绿菌属(Chlorobium)等在光照下厌氧生活时也能固氮。固氮蓝细菌多见于有异形胞的固氮丝状蓝细菌:鱼腥蓝细菌属(Anabuena)念珠蓝细菌属(Nostoc)柱孢蓝细菌属(Cylindrospernum)单歧蓝细菌属(Tolypothrix)颤蓝细菌属(Oscillatoria)拟鱼腥蓝细菌属(Anabaenopsis)眉蓝细菌属(Calothrix)藻类:织线藻属(Plectonema)席藻属(Phormidium)它们在异形胞中进行固氮。
湍流:音tuanliu*在过去的10000年期间里,CO2含量变化极小,持续维持在280×10-6左右。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油和煤燃烧量日益增加,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含量正在大幅度增加。因而使大气圈中CO2浓度逐年增加,见图8-3和图8-4。*纤维素是葡萄糖的高分子聚合物,每个纤维素分子含1400~10000个葡萄糖基,分子式为(C6H10O5)1400~10000。树木、农作物秸秆和以这些为原料的工业产生的废水,如:棉纺印染废水、造纸废水、人造纤维废水及有机垃圾等,均含有大量纤维素。*PH3磷化氢(膦;膦烷)是一种无色、高毒、易燃的储存于钢瓶内的液化压缩气体。其存储压力为其蒸汽压522psig(70?F)该气体比空气重并有类似臭鱼的味道。如果遇到痕量其它磷的氢化物如乙磷化氢,会引起自燃。磷化氢应该按照高毒性且自燃的气体处理。吸入磷化氢会对心脏、呼吸系统、肾、肠胃、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影响。*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
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对自然环境中的氧、碳、氮、硫、磷、铁、锰等物质的降解、转化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它们还能降解对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对一些重金属的转化起到解毒的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动物配合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内容提示12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环境中的物质,除了人烟稀少、无工业的地区保留纯净的天然性状(糖类、蛋白质、脂肪)外,一般都或多或少受到废物或毒物的污染。所以,物质循环包括天然物质和污染物质的循环。物质循环有氧、碳、氮、硫、磷、铁、锰及各种有毒或无毒污染物的循环。促使上述物质循环的有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占主导,微生物在生物作用中占极重要的地位。第一节氧循环
第二节碳循环
第三节氮循环
第四节硫循环
第五节磷循环
第六节铁循环
第七节锰循环
第八节汞循环大气中氧含量丰富,约占空气体积分数21%。人和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都需要氧。所消耗的氧由陆地和水体中的植物及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氧,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大气和水体中。植物、藻类光合作用CO2O2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呼吸作用图8-1冬季和夏季湖泊水含氧量及温度分布情况1氧在水体的垂直方向分布不均匀。表层水有溶解氧,深层和底层缺氧,当涨潮或湍流发生时,表层水和深层水充分混和,氧可能被转送到深水层。在夏季温暖地区的水体发生分层,温暖而密度小的表层水和冷而密度大的底层分开,底层缺氧。秋末、初冬时,表层水变冷,比底层水重,水发生“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