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北师范大学 小学教学心理学 练习题与答案.doc

发布:2025-01-31约1.59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教学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陈述性知识;B、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2、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知识;B、陈述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3、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4、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B、维持性复述;C、组织;D、精制性复述

5、就是小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6、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A、自动化阶段;B、熟练阶段;C、巩固阶段;D、稳定阶段

7、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8、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A、知识;B、程序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9、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是指。

A、命题和命题网络;B、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C、策略性知识;D、知识的表征

10、就是根据小学教学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基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11、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认知;B、学习;C、习惯;D、教学

12、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是。

A、个性;B、性格;C、品德;D、道德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儿童故事法;D、加一法

14、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A、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

15、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A、维持性复述;B、复述;C、精制性复述D、组织

16、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17、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18、皮亚杰采用研究道德现象。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儿童故事法;D、加一法

19、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是指

A、认知发展区;B、学习发展区;C、最近发展区;D、智力发展区

20、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是指

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型;D、沉思型

二、多选题

1、小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小学生学习;

B、小学教师教学;

C、技能形成;

D、知识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两种。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主律包括。

A、强化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4、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

A、新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机能的形成

D、评价

5、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两类。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学习技能

D、劳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