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PAGE
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表现为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许多国有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上,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导致财务决策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在市场经济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这种观念的滞后使得企业在面对风险和机遇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2)其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合规、风险可控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缺陷,如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财务报告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财务舞弊、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此外,资金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资金是企业运营的生命线,高效的资金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但许多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周转速度慢、融资渠道单一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安全,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1.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1)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体现在对财务管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将财务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会计核算和资金收支的记录工作,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这种观念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深入分析,难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战略。
(2)在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预算编制随意性大,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和考核,导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意识淡薄,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状况,使得成本控制难以落到实处。此外,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容易受到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风险加剧。
(3)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国有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选拔上。一些企业过于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观念的培养。这导致财务人员缺乏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选拔机制不合理,导致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观念的员工进入财务部门,进一步加剧了财务管理观念的落后。因此,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1.2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问题突出表现在内部审计的缺失与不足。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30%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未能有效履行审计职能,内部审计覆盖率不足,审计结果未能得到充分应用。例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因内部审计缺失,导致其在2018年出现高达5000万元的经济损失,暴露出内部控制体系的严重漏洞。
(2)在授权审批方面,许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授权不明确、审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据调查,约45%的国有企业存在授权审批失控现象,导致企业内部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缺乏民主性。以某地方性国有企业为例,由于授权审批流程不透明,导致公司内部出现一系列腐败案件,损害了企业形象和利益。
(3)内部控制体系的另一个薄弱环节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许多国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数据共享程度低,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决策依据不足。据统计,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不足,仅占企业总资产的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10%以上。这一现象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难以迅速响应和调整,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1.3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1)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效率方面普遍存在低下的问题,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据调查,国有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上比民营企业低约20%,资金周转周期长,资金占用成本高。以某钢铁企业为例,由于资金管理不善,该企业在2019年的资金周转天数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0天,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2)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不科学。许多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准确预测和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频繁调整,影响了资金使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据《中国财务管理》杂志报道,超过60%的国有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预算调整频率过高,使得资金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3)另一个导致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依赖银行贷款。由于融资渠道受限,企业难以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据统计,国有企业在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0%,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非银行融资渠道占比不足20%。以某电力企业为例,由于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该企业在2018年的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