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docx

发布:2025-03-15约5.2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发生的各类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强化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措施,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降低感染爆发风险。

2.快速反应:一旦发生感染爆发或突发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3.科学应对:依据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置。

4.依法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处置工作合法、合规。

二、组织管理

(一)应急指挥体系

成立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后勤部门、保卫部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

-负责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制定和修订应急处置预案,审定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协调外部资源支持。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预警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爆发风险。

-对感染爆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并组织实施。

-指导和监督各科室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工作。

3.医务部门

-负责组织专家对感染爆发事件进行会诊,提供医疗技术支持。

-协调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参与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中的医疗救治措施。

4.护理部门

-负责组织护理人员落实感染防控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协助开展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安全。

-参与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护理人力调配和培训工作。

5.后勤部门

-负责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设施供应。

-做好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加强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

-参与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中的后勤保障措施。

6.保卫部门

-负责维护医院的治安秩序,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安全进行。

-协助做好人员疏散、隔离区域警戒等工作。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1.医院感染监测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实时监测、统计和分析。

-重点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重点部位感染。

-采用前瞻性监测、回顾性监测等方法,及时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和爆发趋势。

2.突发事件监测

-关注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医院正常运行的事件。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外部事件信息。

-对医院内部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监测,如医疗纠纷、设备故障、药品不良反应等。

(二)预警

1.预警指标

-设定医院感染爆发预警指标,如同一科室在短时间内出现一定数量的同类感染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超过正常水平等。

-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如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

2.预警分级

-根据预警指标,将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Ⅰ级预警:事件危害特别严重,可能导致大量人员感染或死亡,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

-Ⅱ级预警:事件危害重大,可能造成较多人员感染或对医院医疗服务产生较大影响。

-Ⅲ级预警:事件危害较大,可能引起一定范围内的感染传播或对局部医疗工作造成影响。

-Ⅳ级预警:事件危害一般,可能出现少量感染病例或对医院正常工作有较小干扰。

3.预警发布与处置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分析监测数据,当发现预警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