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研究.pdf
山西农经/ 2024年7期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4.07.04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研究
□巩书行,邵妍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
实意义,有效认识黑龙江乡村法治现代化所面临的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普法教育工作水平不高、执法能
力和水平不足等困境,并围绕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提出通过依托立法工作完善农村法律制度体
系、加强普法宣传助力法治乡村发展、构建多方参与共管监督创新体系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探索农村治理法
治化建设的路径,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
文章编号: 中国图书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1004-7026(2024)07-0134-04D422.6;D920.0 A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设能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3]。
决定》中明确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国家治展创造公平的环境和持久的动力。一方面,农村治理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从乡村治理角度而言,法治化建设是优化农村营商环境最稳定的保障,通过
农村地区各领域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在全面依构建起长效的营商风险防范法律机制和保护经营者
法治国的战略维度下,乡村法治现代化建设略显滞权益的法律机制、减少执法司法行为对农村企业正常
后,无法适应未来的时代变革及发展形势。在2022年经营的影响等手段,破除当前农村营商环境存在的政
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府干预市场不当、市场主体人的个人权益受到侵害、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经济交往中利益失衡及道德失范等问题,以强有力的
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法治举措进一步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从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法治乡村已然成村内生发展理论的角度看,农民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
为其持续推进的基础保障,更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展的关键动力,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在立法层面赋予
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但从当前乡村发农民更多财产权并依法保障了农民的财产权利,有助
展格局来看,完成乡村法治建设现代化并非只是依赖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
简单的取舍,而是应正视复杂因素的影响及制约,充动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深化
分考虑乡村法治现代化条件,以实现乡村法治现代化农村分配体制改革,给农民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权利,
建设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胜利奠定法治基础。进一步拓宽农民的致富渠道;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
利,主要体现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依法
1 农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不改变以及农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