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整理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 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6.2分米
B.62厘米
C.6.20分米
D.620.0毫米
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
7、如图所示,木块的 长度为 cm.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 .
9、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min s.
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 ,有刻度的一边要 被测物.(2)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 .(3)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并记下 .(4)多次测量取 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
11、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 风,乙小车不可能 ,也不可能向 方向运动.
1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 汽车运动得最快.
13、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 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4、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运动.
D 2.B 3.C 4.B 5.A 6.B
1.83~1.86均为正确.
解:(1)课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 (2)课本的张数是:178/2张;课本厚度的正确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9. 3;38.3.
10. (1)正;紧靠;(2)垂直;(3)分度值;数值和单位;(4)平均值.
11. 西;静止;西
12. 丙
13. 乌云;运动
14. 东;西
第二章 答案及解析
1、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一般情况下,减小误差的方法是: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答:解: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所以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每次的估读数字不同,所以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不能确定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所以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故选D.
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