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涂装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决对策: 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涂装面层涂料 正确使用固化剂和稀释剂 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涂装。 咬底 问题现象: 涂料涂饰在物体表面上,涂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同痱子般 的凸起物,手感粗糙、不光滑 问题原因: 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砂粒落于涂料中,或涂装工具粘有杂物 基材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等未清除干净 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完全溶解涂料,引起颗粒 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 解决对策: 调配好的涂料在涂装前,必须经过标准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施工环境应无灰尘等,施工工具干净 基材表面用砂纸打磨光滑,用压缩空气吹净粉尘等再进行涂装 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漆膜颗粒、粗糙 问题现象: 涂膜成雾状不能获得预期的光泽 问题原因: 选用稀释剂挥发过快,或溶解力太差 被涂物表面附着灰尘,漆粉未清除 油漆加入固化剂后放置时间太长抛光的涂装,未充分干燥即打磨抛光,或抛光蜡太粗 施工环境温度太高,湿度太大,溶剂挥发太快,漆膜白化 打磨粗糙,或选用粗砂纸打磨,有沙眼,砂痕重; 面漆涂层成膜太薄 涂层保光性不佳 解决对策: 选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或添加挥发慢的溶剂 待漆膜完全干燥后才可进行抛光,并选择蜡的细度 要有良好的涂装作业温湿度,要适当加入防白水等慢干溶剂 选用较细的砂纸认真仔细打磨好 清理干净被涂物面 调好油漆后应尽快在4小时内施工完;涂层不能太薄 失光 问题现象: 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 问题原因: 被涂面含有水分 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或兰/白水 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 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 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解决对策: 待水分完全干后再喷涂 按比例加固化剂(或兰/白水)调漆 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 在正常室温内喷涂 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 不干或慢干、回粘 问题现象: 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问题原因: 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底材含水超标或空隙太多 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份或其它污物 底层未干透即涂面漆,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层间附着力。 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 * * * * * * * 涂料涂装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成都涂视界化工有限公司技术部 技术培训教材 问题现象: 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问题原因: 配好的油漆没有静置一段时间,油漆粘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一次性施工过厚,或两道漆之间时间间隔不当; 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固化剂(兰/白水)加入量过多; 环境温度湿度高; 喷枪出油量过大,喷距过近。 ?解决对策: 多次施工时,重涂间隔时间要充分 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约15分钟)让气泡消除后再施工 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Pu:10-12秒;Pe:12-14秒) 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一般不超过60um 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针孔 问题现象: 基材被油质污染润湿性欠佳等原因 ,涂膜表面出现穿孔、气眼或大大小小的凹坑,这些孔洞或凹坑称之为缩孔 问题原因: 被涂基材污染,使得涂料无法在被污染处铺展,导致涂膜穿孔跑油,被污染之处表面张力过低,低于涂料的表面张力 施工环境空气不洁,有污染物存在(如硅油,蜡质,油脂,塑料等) 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分油污; 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 解决对策: 基材处理干净 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 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油污、蜡等的污染,施工中注意 : 不让杂物掉入漆桶。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 补加防缩孔助剂(抗油剂),提高抗污能力 缩孔 问题现象: 涂膜表面有小而尖的突起或小疙瘩,打磨平这些疙瘩,留下小小的空洞,这些小疙瘩称之为痱子,是微泡中空气全部截留在涂膜产生的一种缺陷 问题原因: 环境温度或湿度过高 涂料表干太快,涂层过厚,施工中产生或反应的气泡被封闭在涂膜中 固化剂添加过量 涂料配套不良,特别是稀释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