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处作业应急预案.docx

发布:2025-03-23约4.8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应对高处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高处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施工、设备安装、检修维护等涉及人员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3.应急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坚持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本单位统一领导下,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高处作业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处作业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在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高处作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高处作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

-组织制定和修订高处作业应急预案。

-批准发布应急救援的启动命令和终止信号。

-协调外部救援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成员职责: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本部门的应急救援行动。

-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现场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落实指挥中心下达的各项应急救援指令。

2.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抢险救援组: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各相关施工队伍或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抢救受伤人员,控制事故扩大。

-医疗救护组:由单位医务室或附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治疗。

-后勤保障组:由行政部门牵头,财务、物资供应等部门配合。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资金的保障供应,以及应急救援人员的生活保障。

-治安保卫组:由保卫部门负责。负责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

三、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高处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危险因素。如发现安全防护设施损坏、松动等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为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并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在高处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加强对高处作业设备、工具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工具,严禁使用。

-制定完善的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严禁高处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冒险作业。

2.预警行动

-建立高处作业安全监测系统,对高处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安全管理部门和各施工队伍要指定专人负责高处作业现场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问题。巡查人员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当接到可能导致高处作业事故的预警信息时,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响应

1.响应分级

根据高处作业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Ⅰ级响应:发生重大高处作业事故,造成多人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影响范围大,需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