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案例.ppt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目录冬季混凝土施工检查点5.事故原因及分析3.事故图片2.事故加固方案4.事故经过描述1.心怀梦想路致远方HAVEADREAMANDTRAVELFAR某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纵墙承重、灰土基础(见附图)。施工后于当年10月浇灌二层楼盖混凝土。全部主体结构于第二年1月完工。在4月间进行装修工程时,发现各层大梁均有斜裂缝。事故经过描述裂缝现象描述:裂缝多为斜向,倾角50°~60°,且多发生在300mm的钢箍间距内。近梁中部为竖向裂缝斜裂缝两端密集,中部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纵筋截断处都有斜裂缝);其沿梁高度方向的位置较多在中线轴以下,个别贯通梁高。裂缝宽度在梁端附近约0.5~1.2mm,近跨中约0.1~0.5mm;裂缝深度一般小于1/3,个别的两端穿通;裂缝数量每根梁少则4根,多则22根,一般为10~15根。事故经过(现象)描述事故案例图片3、事故分析及原因设计原因:其一是箍筋间距过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规定,“当梁高为500mm时,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为200mm。”而本工程箍筋间距却为300mm,这就是斜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之间的原因。其二是是纵筋在梁跨中间截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规定,“纵向受拉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而本工程梁中部分纵向受拉钢筋在跨中截断,截断处都出现斜裂缝,这说明受拉钢筋对梁截面的抗剪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也说明规范的规定是最适合的。3、事故分析及原因施工原因:浇灌二层梁板时,未采用专门养护措施,浇灌后2h就在板面铺脚手板、堆放砖块进行砌墙。11月初浇灌三层现浇板时,室内温度为0~1°C,未采取保温措施。根据试验资料,混凝土在21d后的强度只达28d理论强度值的42.5%,一个月后才达到52%。因此混凝土早期受冻是这起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低(只有210kg/m3,略少于225kg/m3的最低值)也是因素之一。比较施工和设计原因,显然可见,施工中混凝土早期受冻是产生本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事
故
加
固
方
案123由于梁上有大量斜裂缝,很容易发生脆性截面破坏,引起梁的断裂,故必须进行加固。加固方案是在原大梁外包一U形截面梁,该梁按承受原来梁的的全部弯矩和剪力进行设计,并在U形截面梁的端部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作为加固梁的支承。”1、柱模板保温
在柱模板支设完毕后,包裹双层阻燃草帘,阻燃草帘包裹紧密,接头错层搭长不小于100mm,里外层接缝相互错开。
2、梁板保温
梁板加固完毕后,在四周梁板外侧包裹双层阻燃草帘(板底以下空间)四周用阻燃被围挡,内部用电暖器对板底保温。楼板混凝土浇筑二次抹压后立即盖上一层塑料布和双层阻燃草帘。
3、拆模板时间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和热工计算为准,当砼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均不得拆除保温设备,砼冷却到5摄氏度且超过临界强度并满足常温砼拆模要求时方可拆模;因冬季砼强度增长慢,现场保证二层顶板梁模板。顶板拆模前,应由技术人员作出书面通知或交底,严禁砼未达到强度时拆除模板。。模板和保温层在砼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砼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砼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拆模要在白天气温较高时进行,若遇强冷气流,应停止拆模施工。严禁野蛮施工,以免破坏保温层。5、冬季施工混凝土检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