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纤维素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一、绪论
1.1实验目的
1、了解阳离子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2、了解阳离子改性剂与纤维素作用的原理及改性方法 3、了解纤维素织物的染色性能的测定方法 4、掌握电位滴定法测定叔胺含量的方法 5、掌握分光光度法测织物的上染率
1.2实验原理及意义
纤维素中的羟基在水中能部分电离,使纤维素带负电荷,当用活性、直接等阴离子染料对其进行染色时,由于染料与纤维素带相同电荷,存在一定排斥力,染料不易与纤维素结合,为此,用这些染料对纤维素染色时,染料的利用率不高,这样不仅增加染料的消耗,还会加重环境污染。将纤维素接枝阳离子基团,使纤维素带正电荷,这样无疑能提高染料的上染率。本实验合成阳离子改性剂的方法及改性原理如下:
R 3N+ClCH22O
[R3NCH 22]X
+_[R3NCH 22]X
+_[R3NCH 22]O
+
X
Cell--OH+[R3NCH 22]O
+X 3NCH 2CHCH OH
+X
_
二、实验内容
1.1、叔胺含量的测定(2012年7月3日)
1、配制0.2mol/L盐酸(异丙醇–乙二醇 1:1)标准溶液200mL 。
取浓盐酸(质量分数37%,比重1.18g/ml,HCl 的摩尔质量36.5g/mol)3.4mL 即可,倒入试剂瓶中,加入1:1异丙醇–乙二醇溶液至200mL ,盖上瓶塞摇匀。
2、用基准物碳酸钠来标定配制的HCl 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1)、原理
Na 2CO 3+2HCl=NaCl+H2O+CO2↑
(2)、步骤
用电子天平减量法量取0.2——0.3g 无水Na 2CO 33份置于3个
250mL 锥形瓶中,记下每份的重量,各加50mL 水溶解,添加3—4滴甲基橙指示剂,用盐酸溶液分别滴定,终点溶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
且半分钟内橙色不退去,则达到滴定终点,记下所消耗的盐酸体积,则根据Na 2CO 3质量求得酸的浓度。 (3)、数据处理
由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NaCl+H2O+CO2↑可得c=2000*m/(M*V
其中m 为Na 2CO 3质量,M 为Na 2CO 3摩尔质量M=105.9892g/mol,V
(4)、试验讨论
在用基准物碳酸钠来标定配制的HCl 溶液过程中,由于滴定终点的判断误差,滴定过程中速度,读数的误差等等因素导致第三组数据有误差。
3、总胺的测定 (1)、原理
测定采用电位滴定法,由于滴定溶液的电动势的突跃确定滴定
终点。以盐酸异丙醇—乙二醇标准溶液做滴定剂,以pH 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电极插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异丙醇溶液中形成电池。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响应的电动势也发生变化,通过酸度计观察记录滴定过程中电动势的变化,以HCl 的体积值为横坐标,响应的pH 值为为纵坐标作曲线,得出曲线的拐点,拐点处的横坐标即为所求的滴定终点。 (2)、步骤
用干燥的100mL 小烧杯准确称取1.0—1.1g 十二烷己二甲基叔
胺,加入50mL 异丙醇溶解。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在搅拌状态下,滴加盐酸标准溶液,并用酸度计测定溶液pH ,与HCl 加入量,作Ph —V 图,求出滴定终点,并计算总胺量。
(3)、数据处理
V 初(HCl )=0.2mL
m (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1.0176g
由公式x=cV/m计算得总胺含量x=4.802mol/g
其中x 为总胺含量,c
为盐酸标准溶液浓度,V 为消耗盐酸体积,m 为
实际称取的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量
4、叔胺的测定 (1)、原理
由于样品纯度的关系,叔胺中可能会含有伯胺和仲胺,为了实验
的准确性,需要测叔胺的含量。 (2)、步骤
准确称取1.0—1.1g 融化的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样品(称准至0.1mg )于100mL 干燥的小烧杯中,慢慢加入10mL 乙酸酐(如样品有固体出现,需在温和的电炉上加热融化)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15分钟。然后加入50mL 异丙醇溶液,放入搅拌磁子插入磁极,开启磁力搅拌器,用盐酸异丙醇—丙二醇溶液进行电位滴定,绘制滴定曲线。计算叔胺含量。(mol/g)。 (3)、数据处理
V 初(HCl )=0.01mL
由公式x=cV/m计算得
叔胺含量x=4.714mol/g 叔胺的百分含量=98.17%
其中x 为总胺含量,c 为盐酸标准溶液浓度,V 为消耗盐酸体积,m 为实际称取的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量。
(4)、试验讨论
测量总胺和叔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误差,主要在作滴定曲线对数
据进行处理时坐标的精度以及突跃终点选择。此外由于人为因素,在滴定过程中也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5)、试验注意事项
A 、酸度计的使用
a 、将电极上多余的水珠吸干或用被测溶剂冲洗两次,然后将
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将小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