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自然环境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docx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
1.地球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等。
2.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分布。
3.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探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和掌握不同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形地貌的特点等。
②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
③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山区交通、农业布局等。
②掌握气候类型划分的依据和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并能进行对比分析。
③在实际案例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这些难点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来逐步克服。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球仪、地图册、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学科网络平台、地理教学软件
-信息化资源:地理教学视频、在线地理知识库、气候数据图表
-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类型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2自然环境。”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讲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讲解不同自然环境的分布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形地貌的特点等。
-气候类型分布:用时5分钟
-地形地貌特点:用时5分钟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用时5分钟
-城市建设:用时5分钟
-交通运输: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关注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拓展延伸: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基础》:介绍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地理》: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知识手册》: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学生可以尝试绘制不同自然环境的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地貌分布图等。
-学生可以收集并整理关于环境保护的案例,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鼓励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观察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可以设计环保宣传海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知识点拓展
-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如温室气体排放、自然因素等,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