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煤六矿井下视频智能监控子系统实施方案(1).docx
PAGE
PAGE0
鹤煤六矿井下视频智能监控子系统
实
施
方
案
目录
TOC\o1-2\h\u29590一、矿井简介 3
21538二、项目简介及必要性 4
32358三、系统建设方案 4
9299四、设备配置明细及参数 8
鹤煤六矿井下视频智能监控子系统实施方案
一、矿井简介
鹤煤六矿是鹤煤公司主力矿井之一,始建于1958年,1964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1995年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提高到120万吨/年,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30万吨/年。矿井位于鹤壁矿区南部,北与五环分公司以F40断层为界,南与八矿相邻,走向长9.5km,倾斜宽2.7km,面积约18.55km2。井田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为唯一可采煤层,平均煤厚7.48m,平均倾角20°,可采储量约7300万吨。
鹤煤六矿自1970年9月25日在南三岩石下山掘进工作面发生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历年鉴定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始突标高为-190m。
2018年矿井瓦斯鉴定结果为绝对瓦斯涌出量60.2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1.45m3/t。目前实测最大瓦斯压力1.65MPa,实测最大原始瓦斯含量17.98m3/t。
鹤煤六矿主采二1煤层属可抽放煤层,煤层透气性系数1.43~1.99m2/(MPa2·d),钻孔流量衰减系数为0.0192d-1,有效抽采半径为2.73m。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92~157天),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22.28~28.66%)。
目前矿井最大涌水量为320m3/h,正常涌水量为233m3/h,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煤矿领域,各种设备、监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依赖于高速的数据传输。为适应智能化矿井建设要求,鹤煤六矿2018年已完成井下万兆工业以太环网建设,所有线路实现了同缆不交叉、环网不同巷、双井筒(主、副井筒各一条光缆)下井,真正实现环网冗余,有效杜绝了环网灾难性故障,为矿井各信息化系统的高速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随着我矿智能化矿井建设进度不断推进,井下视频已应用到矿井各个系统,对矿井安全生产尤为重要。目前,我矿已建设海康威视IVMS-9800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共接入井上下视频290余路,有力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二、项目简介及必要性
目前鹤煤六矿设备运行及人员作业的监测情况还是依靠于安监员或设备操作工现场或者远程视频监督,但是由于人的视觉疲劳,难以长时间保持警觉,安监员或设备操作工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长时间一刻不离地“盯”着多个或一个点位,无法对违章作业进行及时获取。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和提醒现场人员和监管人员,从而产生安全事故。
鹤煤六矿拟采购AI智能分析系统一套,加强煤矿危险区域、关键地点管理,构筑“无视频监控不作业、作业行为受监控”的现场可视化监控环境,杜绝违章作业,防范遏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后期可对矿上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扩容分析整合,进而建立一套AI智能视频和工业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的监控平台。
三、系统建设方案
系统通过矿上安装在重要地点的摄像仪,如井口、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井底车场、架空乘人装置上下车点等重要灾害治理点、井下主要硐室以及地面关键点位等场所的重要监控,实现无监控不作业的相关目的。
1.建设内容
本次建设的AI人工智能服务平台提供计算机视觉识别与人工辅助校对功能,系统结合煤矿安全生产业务,利用AI智能识别控制平台,实现井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隐患的智能分析、报警,根据设置的隐患处理规则,实现隐患报警处理与分析,形成业务闭环,提升监管效率,减少煤矿井下事故的发生。
2.系统组成
AI智能视频监控平台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将视频识别分析、工业联动控制等功能集成,利用通用数字摄像仪、AI智能摄像仪、控制主机、智能分析装置、远程控制设备等组成一个智能化、多功能、全天候的动态视频智能识别系统,做到视频机器视觉识别与工业控制相结合,具有存储和查询功能,支持单路、多路录像文件的检索查询。
AI管理服务器:负责业务数据存储转发、报警信息推送、报警录像存储及回放。具备域端存算一体功能、AI隐患智能分析能力,算力不低于256T(int8)。每台AI管理服务器支持200路AI通道接入,后期因发展需要扩展,仅采购服务器接入即可,如果矿上有超融合服务器,也可以利用矿上的超融合服务器进行系统配置与管理。
智能分析装置:基于ARM+DSP的架构,支持32路、64路、96路、128路分析;主要进行各种智能分析算法的运算,智能分析服务器主要用于集中分析现有摄像机的图像,可以进行不戴安全帽、区域入侵、行车不行人、人员在岗、堆煤、皮带跑偏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