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宫颈癌 主讲:闫亚兰 2015年11月16日 一、概述: 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 是危害妇女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2.2岁,主要分布在30-35岁和50-55岁.占妇女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发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是亚洲。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为智利,其次为中国,日本最低。 一、概述: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 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 (1)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分为基底带、中间带和浅表带。 基底带:由基底细胞和旁基底细胞组成。 中间带和分化带为完全不增生的分化细胞。 (2)宫颈管柱状上皮 为分化良好细胞。柱状上皮下细胞为储备细胞,具有分化和增生能力。 移行带区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对致癌物的刺激相对不敏感,但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代谢活跃,在一些物质(例如精子、精液组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等)的刺激下,可发生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异常、有丝分裂增加,形成CIN。 (3)移行带 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部称之鳞-柱交接。又分为原始鳞柱交接部和生理鳞柱交接部。这两者交接部之间的区域称:移行带区。 二、病 因 尚未完全清楚。 与下列因素有关: (1)性生活:过早、紊乱、 (2)婚姻:早婚,初婚年龄在18岁以下者,比25岁以上患病率高13.3倍。多次结 婚。 (3) 孕产史:早孕,多产。可能是妊娠期免疫功能的低下促使病毒的活性增高所 致。 (4)炎症或病毒: a:子宫颈慢性炎症b:青春期宫颈处于鳞状上皮化生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又在多个男子性关系刺激下而发展致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亚型)和宫颈病变(不典型增生)c:单纯性疱疹病毒II型,人巨细胞病毒 (5)配偶:配偶为高危男子,其患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有宫颈癌者,易患宫颈癌。 (6)其他: 宫颈癌发病与经济情况,种族,及地理环境有关。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90%CIN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约20%有性生 活妇女感染HPV, 常可自然消退而无临床症状。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PV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分布广泛,有高度的特异性,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HPV分为低危险型和高危险型。 低危险型HPV: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 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三、【病理】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近20年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有较长癌前病变阶段,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I级:轻度不典型增生 II级:中度不典型增生 III级:重度不典型增生 三、【病理】 宫颈侵润癌 (1) 鳞状细胞癌:最多见,占80%,腺癌次之。 巨检:有4种类型。 ① 外生型:最常见,又称菜花型。 ② 内生型:癌灶向宫颈深部浸润,膨大如桶状,表面仅见糜烂。 ③ 溃疡型:形成凹陷性溃疡或空洞样,形如火山口。 ④ 颈管型: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藏在宫颈管。 三、病 理 (2)腺癌:约占15%~20%,外观与鳞癌无特殊差异。 (3) 鳞腺癌(混合癌):较少见。 【临床分期】 0期:原位癌(浸润前癌)。 I期:癌灶局限于宫颈(包括累及宫体)。 Ia期: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诊断。 Ial期:间质浸润深度≤3mm。 Ia2期:间质浸润深度3至 ≤ 5mm。 Ib期:临床见癌灶局限于宫颈,或显微镜下病变超过Ia2期范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