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效果.docx
??
?
??
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效果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康复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的100例患者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1±7.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9.7±12.5)d,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改变以及卧位改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个性化护理;心脏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在患者静脉血液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心脏排血量远远低于机体代谢需要,导致患者肺循环、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该病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1],严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症状的缓解已不再是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对患者采用完善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达到对患者治疗的目的。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慢性心力衰竭的100例患者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75.1±3.5)岁,病程4-16年,平均病程(7.1±2.3)年,观察组进行个性化护理,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74.8±3.2)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7.3±2.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上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利尿、强心以及抗凝等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特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个性化护理,包括有①心理护理:患者因为疾病的原因常会产生焦躁、抑郁等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心情舒畅,给患者讲述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②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科学合理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控制饮水量,少食多餐,每天吃饭次数在4-6次,食盐摄入量为5g左右。③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护理人员做出详细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做适量的有氧运动,控制运动强度、时间以及幅度等,确保患者安全。出院后鼓励患者骑自行车、慢跑等,坚持运动,每次运动以出现疲劳为止。按照患者不同的社会身份安排康复训练,教师因为长期站立工作,需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打打羽毛球、慢跑等,公务员长期坐着工作,需要适量的腿部运动,跑步、骑自行车、健美操等,农民长期劳作,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需要适量的放松,散步、打打太极、舞蹈等。④药物护理: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用药的时间、剂量以及注意事项,讲解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患者漏服,养成坚持服药的良好习惯。⑤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每天定时排便,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便秘的发生;预防感冒,防止慢性心力衰竭的加重;指导患者或家属监测血压并做好相应记录;给患者讲解用药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
1.3评价指标
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心率、心功能变化以及卧位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X2/t检验,采用(x±s)和%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若P<0.05表示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3.1±7.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9.7±12.5)d,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改变以及卧位改变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心率、心功能改变以及卧位改变比较[n(%)]
组别
例数
心率100次/min
卧位改变
坐位半卧位平卧
心功能改变
Ⅱ级Ⅲ级Ⅳ级
观察组
50
41
3938
37112
对照组
50
30
81824
27149
X2
--
5.12
6.81
6.15
P
--
<0.05
<0.05
<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病程发展为渐进式,大部分患者为心血管疾病合并心力衰竭,从而使患者的病情恶化。临床上对该病使用的常规护理措施在现代发展的情况下逐渐被取代,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进行的一种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