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卷III试卷及答案超清版.docx
2019全国卷III试卷及答案超清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都邯郸城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在汉代废弃成为一般聚落,因此它的城市形态没有受到后世发展的破坏,是我国城市考古中难得的保存较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从城址的平面布局来看,南、西、东三面有宽达数十米的壕沟圈围,北面是丘陵地带,不需要挖掘壕沟。这种防御体系的布局,既考虑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赵国在兴建宫城和郭城时,虽然没有直接采用前代的“礼制”,但城内若干建筑基址的位置、建筑密集区的分布、主要街道的走向等,都表明“礼”的影响深刻地烙印在王宫、城邑的建设上。宫城位于城区的西部,占整个城区面积约1/4,郭城以宫城为中心呈扇形向外扩展,东西距离短,南北距离长。这种设计使宫城和郭城相互联系,形成一体。宫城和郭城内道路纵横,构成棋盘状的布局,与《周礼·考工记》中“经涂九轨”“国中九经九纬”的记载相吻合,城内多处建筑基址的位置也证明了这种摹拟“九经九纬”的格局是有意为之。赵国在规划赵都的过程中,虽然从整体上摒弃了“礼”制中的许多原则,但“礼”制中的“规矩”“准绳”等基本理念依然影响着都城的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都邯郸城是我国城市考古中难得的保存较好的古代都城遗址,其城市形态没有受到后世发展的破坏。
B.赵都邯郸城的防御体系布局既考虑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南、西、东三面有宽达数十米的壕沟圈围。
C.赵国在兴建宫城和郭城时,没有直接采用前代的“礼制”,但城内若干建筑基址的位置、建筑密集区的分布、主要街道的走向等,都表明“礼”的影响深刻地烙印在王宫、城邑的建设上。
D.赵都邯郸城的宫城和郭城内道路纵横,构成棋盘状的布局,与《周礼·考工记》中“经涂九轨”“国中九经九纬”的记载相吻合,城内多处建筑基址的位置也证明了这种摹拟“九经九纬”的格局是有意为之。
答案: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介绍了赵都邯郸城遗址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其城市形态和布局特点。
B.文章从防御体系、宫城与郭城的关系、道路布局等角度,论证了赵都邯郸城的建设受到“礼”的影响。
C.文章指出赵国在规划赵都的过程中,虽然从整体上摒弃了“礼”制中的许多原则,但“礼”制中的“规矩”“准绳”等基本理念依然影响着都城的建设。
D.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赵都邯郸城的建设与《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论证了赵都邯郸城的建设受到“礼”的影响。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都邯郸城的防御体系布局既考虑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
B.赵国在兴建宫城和郭城时,虽然没有直接采用前代的“礼制”,但“礼”的影响深刻地烙印在王宫、城邑的建设上。
C.赵都邯郸城的宫城和郭城内道路纵横,构成棋盘状的布局,与《周礼·考工记》中“经涂九轨”“国中九经九纬”的记载相吻合。
D.赵都邯郸城的建设受到“礼”的影响,但赵国在规划赵都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摒弃了“礼”制中的许多原则。
答案: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城市开始尝试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实时监控、管理和调度,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材料二: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通过实时监控城市交通流量,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优化交通流的分配,减少交通拥堵。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避免交通拥堵区域。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监控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执法的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材料三:
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通过实时监控城市交通状况,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交通污染。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减少车辆怠速时间,降低尾气排放。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优化交通流的分配,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噪声。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车辆行驶,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交通污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城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