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搅拌桩及SWM工法桩施工方案.docx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工程规模:本工程三轴搅拌桩及SWM工法桩主要用于[具体用途,如基坑止水帷幕、地基加固等],桩径为[具体桩径],桩长[桩长范围],总桩数约[X]根。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GB50901-2014)
5.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掌握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
-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进行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精确测放出桩位,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材料准备
-水泥: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P.O[具体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应附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根据施工需要,准备适量的早强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水:采用符合饮用标准的自来水或地下水。
3.机械设备准备
-三轴搅拌桩机:选用型号为[具体型号]的三轴搅拌桩机,桩机应具备良好的性能,能满足施工要求。
-灰浆搅拌机:配备[具体规格]的灰浆搅拌机,用于制备水泥浆液。
-压浆泵:选用压力稳定、流量满足施工要求的压浆泵,确保水泥浆液能够顺利压入桩体。
-其他辅助设备:如电焊机、氧气乙炔设备、全站仪、水准仪等,应提前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性能良好。
4.现场准备
-清除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平整场地,使场地平整度满足桩机行走和施工要求。
-接通施工用水、用电,确保施工期间水电供应正常。
-根据施工方案要求,搭建水泥库、泥浆池等临时设施,做好防雨、防潮、排水等措施。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桩机就位→制备水泥浆液→钻进搅拌下沉→提升搅拌喷浆→重复钻进搅拌下沉→重复提升搅拌喷浆→成桩→桩机移位
2.施工要点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精确测放出桩位,并设置木桩或钢筋桩作为标志。桩位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桩机就位:将三轴搅拌桩机移动至桩位处,调整桩机垂直度,使钻杆垂直于地面,垂直度偏差不超过[具体允许偏差值]。
-制备水泥浆液: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水泥和水倒入灰浆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具体搅拌时间],确保水泥浆液均匀。水泥浆液制备好后,应及时倒入压浆泵的储浆池中,防止浆液沉淀。
-钻进搅拌下沉:启动桩机,钻头边旋转边钻进,同时通过压浆泵向孔内压入水泥浆液,使水泥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钻进速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一般不宜过快,确保桩体搅拌均匀。
-提升搅拌喷浆:当钻头下沉至设计桩底标高后,停止钻进,开始提升钻头,同时继续向孔内压入水泥浆液,使水泥浆液与土体在提升过程中充分搅拌混合。提升速度应根据水泥浆液的流量和桩身直径进行控制,确保桩身水泥土搅拌均匀,水泥土置换率符合设计要求。
-重复钻进搅拌下沉和提升搅拌喷浆:为保证桩身质量,在第一次钻进搅拌下沉和提升搅拌喷浆完成后,应进行第二次钻进搅拌下沉和提升搅拌喷浆,施工工艺同第一次。
-成桩:当钻头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具体超灌高度]后,停止喷浆,成桩完成。
-桩机移位:将桩机移动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施工流程,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五、质量控制
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
-按规定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安定性、强度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结块,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应分别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桩位偏差控制
-桩位放线应准确无误,桩位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在桩机就位前,应对桩位进行再次复核,确保桩机准确就位。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桩位的监测,如发现桩位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3.桩身垂直度控制
-桩机就位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