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莓种植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树莓种植项目
第一部分 树莓概述
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spp.)多年生落叶果树,小灌木又名木莓。树莓属有75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少数分布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我国约有200种。我国目前栽培的树莓品种多由国外引入。同义词:覆盆子、马林(俄罗斯称做红莓花)、东北俗称马林果、浙江俗称“摘公”(春末夏初之际流行到山上采摘野生的来吃)。可供食用、药用和提取有效成分制作护肤品目前,国内种苗市场主推的各类品种,均源于黑龙江、南京和沈阳。但总体而言,上述品种来源不确,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树莓可分为红莓类群、黑莓类群、露霉类群及其杂种。
世界粮农组织(FAO)将树莓推荐为世界上第三代水果—。其根、茎、叶也都有药用功效,在食品、医药、化妆、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4世纪由罗马人栽培,16世纪逐渐形成产业,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世界悬钩子属植物约有700余种,我国有194种,但多数不能直接作为栽培品种加以开发利用,以后可以作为宝贵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目前我国栽培的树莓品种基本上都是引自于国外。
欧洲栽培始于1548年,18世纪引入美洲。目前美国、波兰、匈牙利、、加拿大、俄罗斯联邦、英国、智力、前南斯拉夫等国家产量较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上已有32个国家栽培树莓。世界红树莓栽培面积约50000公顷。总产量40万吨,而世界总需求量大约在200万吨左右。因树莓适宜于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在西方需求量较大,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树莓大国,栽培面积8000公顷,总产量15000吨,但美国还是消费大国,每年进口量在15000吨左右,因此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1、 栽培面积和产量
1.1、 栽培面积
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种植树莓。截止2008年,全球树莓(含黑莓)种植面积达到或超过1万hm2的国家有4个:塞尔维亚、智利、波兰和俄罗斯;超过500hm2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和中国;超过2000 hm2的有韩国、巴西、澳大利亚等。
从1986年开始,世界树莓种植面积一直在稳步增长,面积从1986年的3.70万hm2上升到2002年的7.45万hm2,增长了101.35%。智利、美国、澳大利亚、东欧国家的面积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增加,而英国、新西兰的面积则大幅减少,西北欧的树莓生产基本保持稳定。进入2l世纪以来,智利、西班牙、中国、韩国成为树莓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树莓发展可以概括为:新兴产区蓬勃兴起,南美正在取代北美、东欧,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树莓原料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传统产区日趋衰落。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十分看好。
1.2 、 产量
1986-2002年,世界树莓产量从19.54万吨增加到41.36万吨,增长了111.67%。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树莓产业有西欧、北美、东欧三大中心,总规模在30万吨。其后几十年,总产量增长缓慢。目前,南美上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地位,智利成为全球树莓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全球树莓总贸易量从2000年30万吨上升至2008年45万吨左右。
自1992年以来,树莓总产值增加38%,面积增加20%,产量增加15%,平均产量5.61吨/hm2。美国是第三大树莓生产国,其产量只能满足本国消费量的15%,主要依赖进口。其中智利、塞尔维亚是南、北两大半球的出口大国,年出口量约8~10万吨。由于树莓主要为手工采摘方式,劳动力成本太高,西欧已基本退出生产领域,北美、东欧树莓生产处于停顿和萎缩之中。
2、国外树莓市场供求现状
虽然近年来世界树莓产量持续增加,产量超过40万吨。但是树莓世界市场的供求平衡量达200万吨,市场缺口依然巨大。美国是树莓生产大国,生产总量为1.5万吨,总产值近6000万美元,美国同时还是树莓产品消费大国。美国树莓果品短缺状况已持续多年,每年进口量达1.5万吨,才能弥补国内市场不足。南美树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原料短缺的压力。德国产量约3.7万吨,尚不能满足鲜食市场的需要。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加工企业的原料主要依赖从东欧三国(塞尔维亚、波兰和匈牙利)进口,俄罗斯、乌克兰的树莓生产以家庭自食性庭院种植为主,以内销为辅,产品一直没能进入国际市场。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树莓需求量以每年3.18%的速度递增,但因树莓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导致欧美种植面积不断减少,需求缺口不断扩大,价格一路攀升。
2.1 进出口市场价格走势
世界树莓的进口以美、德、英、法、丹麦为进口大国。在树莓种植和出口领域,塞尔维亚和智利分别是当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霸主,两国出口总量达20万吨,两国占据着全球出口市场约60%的份额。波兰、匈牙利、中国、韩国处于第二阵营,年产量均在2万吨以上。智利的崛起源于北美市场需求的拉动,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