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城市建设学院
毕业论文
桩基础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分析
学生姓名: 赵海超
学 号: 120102210351
年级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指导教师: 国连斌
辽宁·沈阳
提交日期:2015 年 5 月
目录
摘要。。。。。。。。。。。。。。。。。。。。。。。。。。。。。。。。。。。。。。。。。。。。。。。。。。。。。。。。。。。。。。。。。。。。。。。。。。。。。。。。。。。。。。。。。。。。。。。。。。。。。。。。。。。。。。。。。。。。。。。。。。。。。。。。。。。。。。。。。。。。。。。。。。。3
1前言 4
2 浅谈桩基础的分类 5
2.1按受力原理分类 5
2.1.1摩擦桩的概念 5
2.1.2端承桩的概念 5
2.1.3摩擦桩与端承桩的区别 5
2.2 按施工方式分类 5
2.2.1预制桩的概念 5
2.2.2灌注桩的概念 6
2.2.3 预制桩与灌注桩的区别 6
3 各种桩基础的施工方法 6
3.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6
3.1.1施工准备 6
3.1.2桩的制作、运输、堆放 6
3.1.3打入法施工 7
3.1.4打桩设备及选择 7
3.1.5打桩顺序的确定 7
3.1.6打桩 7
3.2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7
4 各种桩基础的适用范围 8
4.1桩型选择原则 8
4.2桩平面的布置原则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桩基础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分析
作者:赵海超
指导老师:国连斌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院(系)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建设也成为了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主流,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建筑工程的桩基础也是至关重要,建筑物的基础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定性,对建筑的整体框架结构以及后续的施工建设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对其施工要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对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以及对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适用的范围进行了研究,为今后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提升提供方向。
关键词:建筑工程 基础施工 桩基础 施工方法 适用范围
1前言
随着高层建筑和体型复杂建筑的发展,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传统的桩基础设计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桩基础设计思想有了很大突破。这些思想首先源于研究在减少天然地基的总体沉降问题,认为群桩和承台下土共同承担建筑物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所谓减沉桩、疏桩、复合桩、塑性支承桩等桩基础设计理论,这些理论是以总体沉降为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少量桩来协助天然地基以减少其沉降或弥补其承载力的不足。所以说,桩基础对于建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相比于国外桩基础研究的发展,我国的桩基础理论发展也在快速的发展。1979年,我国岩士工程界前辈童翊湘在探讨上海软土地区桩基础设计经验时就提出了基于群桩基础工作机理的分析理论,形成了分不同情况按沉降设计桩基的初步想法,指出桩土相互作用的应力对计算桩基下沉量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桩基设计理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合理的桩基设计能够用最小的工程造价达到支撑起建筑的目的,随着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于桩的研究也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桩基础成为建筑施工主要的基础形式。它是对单桩承载力,桩身质量等内容,进行全面巩固研究。又因桩基是隐蔽工程,所以施工技术研究和事故后的处理均较困难,因此,在桩基设计前和施工后,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以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我们接下来主要研究的就是桩基础的分类、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并对其进行分析。
2 浅谈桩基础的分类
2.1按受力原理分类
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用于岩层埋置很深的地基。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桩尖部分承受的荷载很小,一般不超过10%。如打在饱和软粘土地基,在数十米深度内均无坚硬的桩尖持力层。这类桩基的沉降较大。在桥梁工程中,同一个桥台或者桥墩的摩擦桩是等长的,不会因地质不同而变化。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直接在所设计的桩位上开孔,其截面为圆形,成孔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灌注而成。由于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灌注桩在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和人工挖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