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的形态与结构q.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脚的结构与形态 (1)脚的外形 (2)脚的骨骼 (3)脚的肌肉 (4)脚的皮肤 (5)脚弓 (6)脚的关节 (1)脚的外形 人体下肢由大腿、小腿、脚三部分组成; 制鞋需要了解大腿、小腿和脚的结构、生物力学; 低腰鞋-脚趾、脚背、脚腕、踝骨、后跟 长筒靴---腿肚 外怀:大拇趾一侧 脚 里怀:小趾一侧 脚的特征部位 人体有206块骨头: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大腿骨——股骨 人体下肢骨骼 小腿骨—外侧为腓骨,里侧为胫骨 脚骨——趾骨、跖骨、跗骨 趾骨(14个,拇趾2块,其余3块) 脚骨(26个) 跖骨(5个) 跗骨(7个:跟骨、距骨、骰骨、舟状骨 和一、二、三楔骨) (3)脚的肌肉 在脚的运动中,骨骼是处于被动地位的,由于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进行着拉伸作用,才使得骨骼产生活动。 脚的肌肉是脚运动的主要动力,脚部肌肉有丰富的血管,设计时要避免鞋的尺寸过小以至挤压。 如果所穿鞋子太小,压迫脚趾,压迫脚 背,肌肉受到直接挤压产生疼痛感。 如果所穿鞋子肥大不合脚,走路时为了 防止抬脚造成鞋子脱落,肌肉便会处于 紧张收缩状态,想把鞋勾住,其结果必 然会使脚上肌肉疲劳、发酸和疼痛。 (4)脚的皮肤 脚的皮肤是脚外层的覆盖物,皮肤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表皮在最外层,能防止细菌侵入肌体。真皮层在表皮层下面,有神经末梢、汗腺、脂腺及毛囊等,皮下组织在皮肤的最下层,内有血管、淋巴管等。脚趾上指甲是表皮层衍化成的坚硬致密透明的物质。 脚皮肤的功能:呼吸、散热、汗液分泌、蒸发水分、体温调节、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 脚皮肤能呼吸,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脚运动后会出汗,通过汗腺向外分泌汗液。 人体全身皮肤中,手掌和脚底汗腺分布最多。 脚上又以脚心和跖趾关节部位分布密度大。 汗液中绝大部分是水,此外还有氯化钠、硫等无机物和尿素、脂肪、蛋白质及不易挥发的脂肪酸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在细菌下容易分解,分解后产物呈酸性,如不及时清除,会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腐烂,产生恶臭。 (5)脚 弓 脚弓是由脚骨所形成的弓状形结构。 按伸展方向,脚弓可分为横弓和纵弓两类。 1-正常弓状结构;2-前横弓消失;3-受力不合理时前横弓下榻 纵弓 内纵弓:距、舟状、楔和一、二、三跖骨组成 外纵弓:跟、骰骨及四、五跖 横弓 前横弓:趾跖关节 后横弓:楔骨和骰骨组成 所以,鞋靴设计要注意保护脚弓的正常生理机能。当楦底前掌凸度过大时,鞋内腔前掌凹度必然变大,脚穿上这样的鞋子会造成前横弓的下榻,形成一种反弓状结构。长期下去,会造成韧带松弛、疲劳、损伤,从而失去弹性。前横弓下榻,会引起其他脚弓下榻,最后形成平足。患平足的人,长时间站立,行走都会引起疲劳、疼痛,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工作。 (6) 脚的关节 脚的骨块间的连接就是活动连接,各骨块间形成了不同的关节; 如距骨与胫骨、腓骨间形成踝关节; 趾骨与跖骨间为跖趾关节; 各趾骨间形成趾骨关节; 人脚有26块骨骼,100条韧带,20条肌肉,33个关节。 * * 脚趾、趾跖关节 脚背 、腰窝(里腰窝、外腰窝) 脚后跟、脚踝骨 脚腕、腿肚、膝下 (2)脚的骨骼1-趾骨;2-跖骨;3-楔骨;4-舟状骨;5-距骨;6-胫骨;7-后跟骨;8-骰骨;9-第五跖趾粗隆 1-前横弓;2-后横弓; 3-内纵弓;4-外纵弓; 前横弓的变化 脚 弓 纵 弓 横 弓 内纵弓 外纵弓 前横弓 后横弓 距/舟状/楔和一二三跖骨组成 跟、骰骨及四、五跖骨 趾跖关节 楔骨和骰骨组成 作用:脚依附脚弓及附着在上面的肌肉产生弹性,缓解冲力。 骨头的连接方式 不动连接 活动连接 微动连接 如头颅骨边缘有锯齿,互相嵌合 脊椎骨之间软骨层相连成为脊柱 有些骨头之间不是直接相连,而是 通过肌肉和韧带互相连接起来,各 骨块间留有空腔,腔内有起润滑作 用的滑液容易活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