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311000 城镇道路工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K31000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
?
2K311010 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2K311011 城镇道路分类 一、城镇道路分级 我国城镇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应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且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以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单向设置不应少于两条车道,并应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以集散交通的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宜与次干路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服务功能为主。 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等级
设计车速 (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分隔带设置
横断面采用形式
设计使用年限(年)
快速路
60~100
≥4
3.50~3.75
必须设
双、四幅路
20
主干路
40~60
≥4
3.25~3.50
应设
三、四幅路
20
次干路
30~50
2~4
3.25~3.50
可设
单、双幅路
15
之路
20~40
2
3.25~3.50
不设
单幅路
15~20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
路面等级
面层材料
设计使用年限(年)
适用范围
高级路面
水泥砼
30
各级路面
沥青砼、沥青碎石
15
次高级路面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10
支路、停车场
沥青表面处治
8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分类
特点
破坏形式
代表路面
柔性路面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
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沥青路面
刚性路面
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
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水泥砼路面
2K311012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城镇道路的沥青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一)垫层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在干燥地区可不设垫层),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二)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 (三)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高等级路面可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二、沥青路面性能要求 (一)垫层的性能要求 垫层主要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二)基层的性能要求 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1)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2)不透水性好。 (3)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 (三)面层的性能要求 面层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设置面层结构可以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包括舒适性和经济性),以满足汽车运输的要求。面层的使用要求指标是: 1、平整度 为减缓面层平整度的衰变速率,应重视面层结构及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2、承载能力 面层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髙的强度和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见表2K311012,可按使用要求结合各城市经验选用。
面层类别
公称最大粒径(mm)
常用厚度(mm)
适宜层位
特粗式沥青混凝土
37.50
80~100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31.5
60~80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26.5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9
40~60
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式的下面层
16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3.2
25~40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9.5
15~20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磨耗层(上层)2.沥青碎石等面层的封层和磨耗层
砂粒式沥青混凝土
4.75
10~20
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面层
3、温度稳定性 面层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