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初步设计模板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 智能化柜
站所终端采用组屏式站所终端,通过标准屏方式,安装在环网室内。采用交流电源供电,电压标称值为单相220V,交流电源标称频率为50Hz,频率容差为±5%。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谐波含量小于10%,交流电源取自压变柜。后备电源应采用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免维护阀控铅酸蓄电池寿命不小于3年,后备电源应能满足国网公司站所终端技术规范要求,工作电源应满足同时为终端、通信设备、开关分合闸提供正常工作电源,主电源与后备电源且应独立满足终端、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及对开关的正常操作,电源输出和输入应电气隔离。站所终端接口采用航空插头或端子排连接方式,航空插件电流接口有防开路设计。通信方式采用RS-485,通信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
站所终端屏尺寸:(宽×深×高)800×600×2260mm。
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性优良,占有公共资源少,社会效益好,符合群岛新区核心区的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已经提前得到妥善解决。
3.2 绝缘配合和防雷措施
a.防雷设计应满足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
c. 在每段母线中的压变柜装设1组氧化锌避雷器,采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避雷器进行过电压保护。
储存、运输中注意通风、防潮,同时不得与有腐蚀性的物品堆放在一起。还应注意避开有腐蚀性气体环境。
消防3.6 路径地形、地质条件
1)本工程地势平坦,全线海拔在100米以下,有利于施工作业。
表3-1 线路地形划分情况表
平地 丘陵 山地 100% 0% 0% 2) 本工程位于道路边,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3-2 工程运输情况表
汽车运输距离(km) 人力运输距离(km) 船舶运输距离(km) 15 0.5 50 3.7 路径水文气象条件
参照附近工程水文和地质报告,本工程沿线地下水埋深一般为0.5~2.0m,水位随季节变化,一般变幅为1.0m左右。水质一般良好,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沿线平地地质以淤泥质粉质粘土(fak=65kpa)为主,山地以强风化凝灰岩(fak=200kpa)为主。本工程沿线道路边上,处于雷电活跃区。
表3-3 工程地质情况表
坚土 岩石 20% 80% 3.8气象、环境条件
本工程线路均处平地,且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故最大覆冰取5mm,风速取45(m/s),气象条件组合详见表3-3。
表3-3 10kV配电线路标准化设计设计用气象区
气象区 浙A 浙B 浙C 大气温度(℃) 最高 +40 最低 -10 覆冰 -5 最大风 +10 安装 -5 外过电压 +15 内过电压年平均气温 +15 风速(m/s) 最大风速 35 25 30 覆冰 10 安装 10 外过电压 10 内过电压 18 15 覆冰厚度(mm) 5 10 冰的比重 0.9 电缆线路的耐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同时作用。采用共振、正弦、拍波试验方法;激振5次,每次5波,每次间隔2s。安全系数不小于1.67。其电缆敷设气象条件详见表3-4。
表3-4 电缆敷设环境条件
项目 单位 参数 海拔高度 m ≤1000 最高环境温度 ℃ +40 最低环境温度(土壤、空气) ℃ -10 土壤最高环境温度 ℃ +30 日照温度(户外) w/cm2 0.1 湿度 日相对湿度平均值 % ≤95 月相对湿度平均值 ≤90 雷电日 d/a 40 户内污秽等级 C4(3.2) 户外污秽等级 C4(2.5) 覆冰厚度 mm 10 最大风速(户外) m/s 35/700 耐受地震能力 水平加速度 g 0.2 垂直加速度 g 0.1 正弦共振三周波、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电缆敷设 隧道、排管、电缆沟 安装地点 可能局部或完全浸于水中 土壤热阻系数 1.0℃·m/W 3.9电缆选型
1)电缆选型
本工程高压电缆采用ZC-YJV22-8.7/15-3×300mm2、ZC-YJV22-8.7/15-3×150mm2、ZC-YJV22-8.7/15-3×70mm2,且要用抗电弧防火胶带包缠,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10kV电缆线路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3-5。
表3-5 10kV电缆线路的主要技术参数
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A) 绝缘类型 交联聚乙烯 钢铠护套 无 有 缆芯最高工作温度(℃) 90 敷设方式 空气中 直埋 空气中 直埋 缆
芯
截
面
(mm2) 70 178 152 173 152 150 324 252 320 247 240 378 292 373 292 300 433 332 428 32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