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特征》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的气候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图,说出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归纳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2)通过读《中国的冬季风》《中国夏季风图》分析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并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记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以及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图,归纳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我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互动探究法、直观演示法、读图比较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欣赏不同气候区的景观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
用景观图片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朗读“中国的气候特征”的课标要求。
学生朗读
学生明确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复习气温与降水,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图片(附图1),干湿区图片(附图2)。引导学生读图。教师总结,指出我国地形,地势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学生回忆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及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对照课本83页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归纳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前面学习了气温和降水,既概括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归纳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活动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83页中五个城市(北京,上海,海口,拉萨,乌鲁木齐)的气温曲线变化和降水柱状图。
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等特征,让学生区分五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不同,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不同。使学生对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有所认识。
读图,填表(附图3)。
通过读图、填表认识气候类型。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活动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列举实例(教师点拨,可以从景观,作物,水果等方面出发),让学生感受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在学生交流后,进行配对活动。如旅游景观与相应的地区 大漠孤烟直—新疆;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林海雪原—黑龙江;风吹草低现牛羊—内蒙古 。各地水果与相应的产地 香蕉—广东;苹果—山东;哈密瓜—新疆 等)。
教师总结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小组代表发言。
说说图片中的气候是否与家乡的一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的家乡是什么气候。
如果仅仅从地图上认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经历,初中学生必然无法真正感受到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是一条简单的结论。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地理,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承转: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哪一类气候为主呢?五种气候名称中有三种都属于什么气候”引出我国气候的第二大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环节二
二、季风气候显著
活动三:设计故事情节:夏季风与冬季风是一对劲敌,双方在中国大陆的季风区抢地盘。( 附图 4)
设置情境: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南下,带来了寒冷干燥。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兵分两路北上,带来了暖湿的气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结合生活的实际,指导学生分析冬夏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结合生活的实际,讨论冬夏季风经过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理解季风的概念,方向,来源及对气候的影响。把抽象事物变成可理解的具体的事物。结合生活的实际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运用地理知识。
联系前面所讲季风的内容,指导学生读图,对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候特点的进行总结。提示三个城市的冬季气温的差别,帮助学生区分三种季风气候。
读图:读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附图5),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对三个城市气温曲线图进行判读,通过对比找出三个城市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归纳出我季风气候的特点,区分三种不同季风。进一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知识要点整理:
季风的概念
冬季风
方向: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来源: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对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风
方向: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来源:太平洋 印度洋
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指导学生对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