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出厂检测报告表(共6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伏组件出厂检测报告表(共6篇)
报告编号:XX41b 科技查新报告 项目名称:光伏发电与建筑物市电集成技术 委托人:洛阳东启光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委托日期: 查新机构: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查新完成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年制 阿图什20MW光伏组件性能测试报告 根据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公司对阿图什电站的分析,我们与工程监察部、系统集成、设计院、运营团队一起在现场进行了复测。在现在检查未发现组件阴影遮挡组件的情况,使用远红外相机抽样观察组件温度,未发现热斑现象。组件表面整体较为干净,灰尘较少。 本次测试使用组件测试仪、红外成像仪、万用表、辐照度计和红外温度对组件相关性能进行测试。 各厂家组件发电量数据对比: 根据我们电站的设计,每兆瓦组件采用一台1MW机房,我们仿照木联能公司将8月1日的当天发电量作为参考。由于我们电站设计时,将每家的组件按1MW方阵设计,所以我们将每个阵中两台500KW的发电量相加,通过当日发电量来检验不同厂家组件的发电情况,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说明:其中4#方阵为混合方阵,其中有佳阳、晶科和另外一家。 为了更加全面的查看总体情况,我们从监控室调取了每个方阵总的发电情况,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号逆变器发电量少1/3左右,具体为20号方阵2#逆变器累计发电KWh,1#逆变器累计发电64992KWh,但以单天的发电情况来看,故怀疑为限电或系统故障导致。 支路电性能核对 通过在现场实际实测,对比金霆汇流箱上的显示,两者确实存在差异,故不建议通过显示电流来进行判断。可通过对比逆变器的功率输出,先查找功率输出较低的方阵,然后再进行根据汇流箱进行判断,最后查找相应支路和具体组件。 我们根据组件的功率与光强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的特性,采用木联能的测试数据结合我们的折算方法,对比两者的折算差异,其中木联能在折算后的组件功率一栏中数据为实测功率,并未按标准光强进行折算,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光强较接近标准光强时,两者的差异越小,猜测这种差异是由于测试仪器中的光强修正方法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后继的模拟中,我们也会采用相同的修正方法,使所有的修正数据都在同一水平下进行比较。 我们的修正方法参考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制订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工程验收基本要求》,使用集成带去的“太阳电池方阵测试仪”抽测太阳电池支路的I-V特性曲线。由I-V特性曲线可以得出该支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了将测试得到的最大输出功率转换到峰值功率,并做光强校正和温度校正。 根据木联能对19号方阵,第8号汇流箱第8支路的测试情况,我们和系统集成同事一起对此支路也进行了测试,对比各参数和组件铭牌上的标称值,推测测量和修正误差。在测试时发现组件编号为的接线盒烧毁,测量其开路电压为,故判断其中一个二极管烧毁,需更像接线盒或直接更换组件。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与木联能的修正数据差异主要来源于组件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开路电压的实际测量值基本一致,短路电流的实际测量值存在差异,这与温度和光强有关,一般需要对光强和温度进行修正。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修正到标准条件后,组件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Isc)与铭牌值基本一致,这两个参数反映的是组件不带负载时的特性。组件的最佳工作电压和最佳工作电流是指组件在最佳负载情况下能输出的最大功率与负载有关,我们修正后与木联能的修正结果类似。与铭牌值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组件之间存在差异,串联在一起后电学性能发生变化导致。 通过与组件铭牌的标称值对比,我们发现组件的FF都在降低,这个参数是指的组件带负载的能力,通常在单片组件测试时会寻找该块组件的最佳电阻,将20块组件串联到一起时,整体阻值会发生变化,导致整体FF下降,整体功率下降。目前逆变器的MPPT功能也是跟踪最佳工作点,故忽略单机转换效率,组串式逆变器理论上会比集中是更适合跟踪最佳工作点。 项目符合性安全评价 根据《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的要求,为确保安全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公证性和严肃性,公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照该项目的有关文件资料和现场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编制了“安全检查表”,并多次到生产现场,对照该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条逐项进行检查。 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检查 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运用安全检查表法检查本项目法律法规符合性方面的要求,详见表。 表项目合法性检查表 1 检查结果 本节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本项目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符合性进行检查, 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审批文件、证照文书齐全,符合相关规定。 安全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