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doc

发布:2017-08-11约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题目: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 年 级: 通信 姓 名: *** 学 号: 11 指导老师: 2011年6月16日 引言…………………………………………………………………….1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1.2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思路……………………………………………….2 原理…………………………………………………………………….3 2.1 卷积码………………………………………………………….………3 2.2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3 Matlab中卷积码译码器的设计过程与仿真…………………………5 3.1 仿真框图模型………………………………………………………….5 3.2 各部分模块参数设置………………………………………………….6 Matlab中卷积码译码器的误码率分析………………………………10 总结…………………………………………………………………….12 5.1心得体会………………………………………………………………..12 5.2参考文献………………………………………………………………..12 卷积码差错系统控制的仿真 第一章 引言 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对一个卷积码序列进行维特比(Viterbi)译码输出,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设计与仿真。卷积码的译码有两种方法(软判决和硬判决),此课程设计采用硬判决的维特比译码。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熟悉Simulink与通信仿真; 2、掌握通信系统的构成; 实现信息传递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称为通信系统。以基本的点对点通信为例,通信系统的组成[1],如图 1-1 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的的模型 ?图中,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的作用是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如电话系统中电话机可看成是信源。信源输出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所谓基带信号是指没有经过调制(进行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其特点是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具有低通形式,。根据原始电信号的特征,基带信号可分为数字基带信号和模拟基带信号,相应地,信源也分为数字信源和模拟信源。 ???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即将信源产生的原始电信号(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变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见的变换方式;对传输数字信号来说,发送设备又常常包含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等。 信道是指信号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有线的,也可以是无线的,甚至还可以包含某些设备。图中的噪声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在接收端,接收设备的功能与发送设备相反,即进行解调、译码、解码等。它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恢复出相应的原始电信号来。 信宿(也称受信者或收终端)是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如电话机将对方传来的电信号还原成了声音。 3、利用Matlab设计一个硬判决维特比译码输出的完整电路,对一个卷积码序列进行维特比(Viterbi)译码输出,并进行误码率分析。 卷积码是一种向前纠错控制编码。它将连续的信息比特序列映射为连续的编码器输出符号。这种映射是高度结构化的,使得卷积码的译码方法与分组码译码所采用的方法完全不同。可以验证的是在同样复杂度情况下,卷积码的编码增益要大于分组码的编码增益。对于某个特定的应用,采用分组编码还是采用卷积编码哪一种更好则取决于这一应用的具体情况和进行比较时可用的技术[2]。  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在编码时,每一种二进制代码,都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即都表示了一个确定的信号或者对象。把代码状态的特定含义“翻译”出来的过程叫做译码,实现译码操作的电路称为译码器。或者说,译码器是可以将输入二进制代码的状态翻译成输出信号,以表示其原来含义的电路[5]。 1.2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思路 1、利用子系统实现; 2、系统包括信源部分、信道部分和信宿部分; 3、信源部分的数据源是随机的二进制序列,随机的二进制序列要经过卷积编码,经过编码的数据要进行调制; 4、信道部分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加噪; 5、信宿部分完成信号的解调和维特比译码; 6、对不同编码方式、不同信噪比下维特比译码的误比特率并画出图形。 第二章 原理 2.1卷积码 卷积码是1955年由Elias等人提出的,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编码方法。我们在一些资料上可以找到关于分组码的一些介绍,分组码的实现是将编码信息分组单独进行编码,因此无论是在编码还是译码的过程中不同码组之间的码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