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观的差异性分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观的差异性分析
摘要比较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合作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异同,其实可以被简化为下列命题:比较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对于国际合作问题所持基本观点的异同,其相同点显而易见,即承认国际合作是可能的,而探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合作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基本差别,实际上则是区别理解新现实主义的霸权稳定论和新自由主义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合作理论。
关键词国际政治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
作者简介:王白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XX)08-150-02
国际政治中的合作问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早已成为国际政治理论界中一个被备受争议的问题,在这一持续数十年的争议中,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又成为上述争论中的最主要形式。
我们知道,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发生在现代美国,而其逐步形成并产生影响力的阶段也都集中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具体来说,以肯尼迪·沃尔兹发表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巅峰之作《国际政治理论》(1979年)为新现实主义走上巅峰的标志,以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为新自由制度主义走上巅峰的标志,二者都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迎来全新变化这一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面对着第三世界的异军突起,美国遭遇了一次重大的霸权地位衰落。回顾1973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石油危机,其所造成的对整个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强力震颤,也使得西方世界中的国际政治学者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二战后一直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已经无法充分解释和说明国际社会的现实”豍。
面对这样一个实属正常但仍显悲观的现实,西方国际政治领域中的进步学者在近十年的摸索和探究过后,再度形成两大主流学派:即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面对国际政治理论界对现实主义的解释力和说明力提出的普遍质疑,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学者们尝试立足于对传统政治理论的再度解构,融入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先进理论成果,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系统分析建构出可以解释美国遭遇霸权衰退后新近国际政治现象的理论体系。当两种学派的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末均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一场关于国际合作问题的论战再度将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作为论战的主角送上了一直都未曾平静的全球国际政治论坛。
实际上,具体比较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合作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差异性可以从许多切入点切入,比如直接从双方对国际合作所持有的基本观念入手,或借助结构——功能理论,比较分析两派理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等。那么,在本文中,由于实际篇幅的限制,笔者想单纯从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合作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入手,通过对两家的基本理论和观点的比较,划清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合作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差异性。具体来讲,笔者参照《国际政治学概论》一书在比较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合作问题所持有观点的基本差异时所作的简明概括,即“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是可能的,但是在合作发生的条件和合作的可靠性上存在分歧”豎,笔者将通过采集分析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论述国际合作发生的条件和合作的稳定性时所提出的部分基本观点,比较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国际合作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差异性。
具体来讲,对于国际合作发生条件及可靠性的论述,具体被用来指导新现实主义主义学者分析和阐述国际合作发生条件的主流理论是霸权稳定论,按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合作论》豏一文中对霸权稳定论基本主张的概括:国家之间的合作取决于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霸权国的存在。在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敢于使用其力量的霸权国存在时,它制定国际机制而实现国际合作。在不存在霸权国的情况下,已有的国际机制失去其效用,结果全球秩序趋于动荡不安而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不易实现。应该说,新现实主义霸权稳定论的提出,其主要动因在于适应国际社会当前的无政府状态,而这一在此前就早已被国际政治学界普遍接受的事实,在现实主义学者看来,正是阻碍国际合作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无法回避的一道难关。同时,新现实主义者指出,即使在国际社会中存在其所论述的霸权,且这一霸权拥有足够的权力以制定合理的规范,进而有效规范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合作。霸权自身不可避免的不稳定性也为国际合作长久和稳定的发展带来的不可回避的巨大风险。借助最基本的史料回顾,新现实主义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指出:历史上国家之间和平交往的时期都无一例外地存在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势力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