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口腔临床医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发布:2025-02-11约5.7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站名:

站名: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口腔临床医学实验》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关于其各个时期的特征和重要性的描述,哪一种是准确的?()

A.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前期染色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保证了细胞的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之间的精确传递,维持了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

C.有丝分裂对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没有直接影响,只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

D.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可以随意颠倒,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

2、对于生物体内的酶,以下关于其特性和作用机制的描述,哪一种是合理的?()

A.酶的活性不受温度、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始终保持恒定

B.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的进行,酶的结构与活性中心决定了其对底物的特异性结合和催化作用

C.酶在化学反应中会被消耗,因此需要不断合成补充

D.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3、在免疫学的研究中,疫苗的作用是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当接种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以下哪种反应?()

A.识别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产生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形成免疫记忆

B.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C.免疫系统对疫苗完全没有反应,无法产生保护作用

D.疫苗会直接杀死病原体,而免疫系统不参与

4、在生物实验中,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观察,以下哪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先对光,将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明亮

B.观察细胞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C.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切片、涂片或装片,然后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对比度

D.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形态都是真实准确的,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5、在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假设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治疗一种遗传性疾病,以下哪个步骤是关键的?()

A.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和序列,为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B.构建合适的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细胞

C.确保导入的基因能够在患者细胞中正确表达和发挥功能

D.以上步骤都是基因工程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关键环节,缺一不可,需要综合考虑和精心设计,以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6、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关于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和重要特征的演变,以下哪种描述是合理的?()

A.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生殖方式等重要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从水生到陆生,呼吸器官从鳃进化为肺;生殖方式从体外受精逐渐发展为体内受精;身体结构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B.脊椎动物的进化是跳跃式的,没有明显的顺序和规律

C.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和功能

D.脊椎动物的进化只与环境变化有关,与遗传变异没有关系

7、对于生物的种群特征和增长模型,在分析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时,以下哪一种解释是最全面的?()

A.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空间内的个体数量;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增减。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种群的动态变化

B.种群的增长模型只有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两种,指数增长适用于资源无限的理想环境,逻辑斯蒂增长则考虑了资源有限和种内竞争等因素。通过分析种群的增长模型,可以预测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趋势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D.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随机的,不受这些因素的规律控制,而是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8、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