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ppt
(三)调配5、为便于核对,要按处方药味所列的顺序调配,间隔平放,不可混放一堆。对体积松泡而量大的饮片如通草、灯心草、夏枯草、淫羊藿、茵陈等药应先称,以免覆盖前药。对黏度大的饮片如瓜萎、熟地黄、龙眼肉等应后称,放于其他饮片之上,以免粘染包装用纸。6、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处方应按常规要求和传统调配习惯进行调配。不准生炙不分,以生代炙,如发现有伪劣药品、炮制不合格、发霉变质药品等存在,应及时向有关责任者提出更换合格品后,再行调配。7、处方中需要特殊处理的药品,如先煎、后下、包煎、包服、烊化、另煎等要单包成小包并注明用法,再放入药包;有鲜药时,应分剂量单包成小包并注明用法后再另包成大包,不与群药同包。8、矿物类、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类等质地坚硬的药品,需要用药缸临时捣碎后再分剂量。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在使用药缸前,须先视药缸内是否洁净,有无残潭或粉末。凡捣碎毒性中药或者有特殊气味的中药后,应及时将药缸洗刷干净,以免影响其他方剂。临时捣碎以适度为宜。9、处方中有需要临时炮制加工的药品,可称取生品后由专人处理,临时炮制也要依法炮制,炮制品要符合质量要求。10、调配完毕经自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交复核人进行复核。第31页,课件共5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复核《培训教材》P128-129复核又称“校对”,是指对调配的药品按处方逐项进行全面细致地核对。复核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和掺杂异物。2、审查称好的药品剂量是否与处方用量有差距。处方中各味药的剂量应准确,每剂药的剂量误差应小于±5%。必要时要复称。3、审查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药物,毒麻药有无超量。毒性中药、贵细药品的调配是否得当。4、审查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是否单包并注明用法。5、审查药品质量,保证无假冒伪劣饮片,审查有无虫蛀、发霉变质,有无生炙不分或以生代炙,整药、籽药应捣未捣,调配处方有无乱代乱用等现象。6、复核人员检查无误并签字后,方可包装。7、包装时注意先煎、后下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都应放在每一包的上面,另包鲜药要放在各药包的上面,外用药应使用专用包装,并要有外用标志。最后将处方固定在捆扎好的药包之上。第32页,课件共5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发药《培训教材》P129发药是中药调剂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发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药人员首先要核对取药凭证,应问患者姓名、药剂贴数,注意区分姓名相同相似者,防止错发事故。2、耐心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方药的用法、用量、禁忌、煎煮方法、需要特殊处理中药的用法、自备“药引”的用法,并解答有关药品疗效、药源情况、价格等方面的咨询。3、含毒麻药品的处方应留存,整理登记,备查。4、检查药品包扎是否牢固,取药号码是否捆扎于药包上。5、如发现差错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第33页,课件共5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需要捣碎的中药《培训教材》P130调剂时需捣碎的中药多为含油脂或挥发油成分较多的果实种子类,也有少量坚硬的根及根茎类、矿物类、动物贝壳类。此类药既不能给整药,不能提前捣碎放置时间过长(不可超过一周),需在称取前捣碎,这一方面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过早捣碎有效成分的走失或变质。药臼(清代)现存于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第34页,课件共5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九、中药煎煮常规(一)概述煮剂。是由一般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将药物煎煮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煮剂深度适中,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的特点。煎剂。是将经过煎煮去渣的药液,再经加热浓缩所得的液体剂型。煎剂加热时间较长,药液浓度较高,能使药液缓慢吸收,延长药效。沸水泡药。是药物经过沸水浸泡去渣所得的液体剂型。沸水泡药加热时间短,温度较低,药液味薄气清,用于泄上焦热邪。第35页,课件共5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煎药汤剂煎煮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药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剂,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耕,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药应注意煎药用具、用水、水量、火候、时间,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及煎药的操作要求等内容。第36页,课件共5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煎药煎药用具。砂锅为首选的煎药用具,它具有受热均匀,散热慢,化学性质稳定,价廉等特点。其它陶瓷、不以瓦罐具也可以作煎具使用。忌用铜、铁制的器具煎药,因其化学性质活泼,极易和中药内所含的鞣质、甙类等起化学变化而使煎出的汤液变色,甚至改变药物的性能,产生副作用。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