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设计介绍4主轴组件设计介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轴组件设计; 2.刚度; 3.抗振性; 5.耐磨性;第二节 主轴传动件; ;主轴; 常用中碳结构钢:优质结构钢,45。
合金结构钢,40Cr, 50Mn, 65Mn.
球墨铸铁也开始应用。
(2)热处理方法:滑动轴承支承,前端定位表面,淬硬HRC50~55;
低碳钢,渗碳淬火;合金可以化学处理。
三、主轴的技术条件
主轴的精度是根据机床的精度来提出技术要求,主轴的精度是: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支承轴颈与壳心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和光洁度。
支承轴颈为主轴基准,是工艺基准和测量基准,技术条件可以根据机床手册和同等精度机床主轴图纸上的条件确定。;主轴的滚动支承; 2 .60°接触角双向推力向心球轴承
这种轴承的优点是制造精度高,
允许转速高,温升较低,抗振性高
于推力球轴承8000型,装配调整简
单,精度稳定可靠。与双列圆柱滚
子轴承相配套,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3.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普通单列圆锥滚子轴承(7000型),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承载能力和刚度较高,价格便宜,支承简单,间隙调整方便。可用于中速、中载、一般精度的主轴组件。
4.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通双列圆锥滚子轴承(2697100型)能够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双向轴向载荷,承载能力、刚度及抗振能力较高,适用于中速、径向载荷大,轴向载荷中等、一般精度的机床主轴组件。
此外,角接触球轴承、单向推力球轴承、滚针轴承及滚锥轴承等,可根据结构选取。 ;二、主轴滚动轴承配置
轴承配置是根据机床用途、主轴的工作条件(载荷大小及方向、转速等)以及所要求的工作性能来确定的。
1.径向轴承配置
两支承或三支承主轴组件,在每个支承处都要有径向轴承。前支承的径向轴承对主轴组件的性能影响重大,故首先应选定前支承的径向轴承。其他支承的径向轴承,一般因载荷较小且对于主轴组件性能的影响较小,可选用较前轴承刚度、抗振性及精度略低的轴承匹配使用。但需注意的是,匹配使用的轴承都必须适应主轴转速的要求。
2.推力轴承配置
机床主轴一般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载荷,需要两个相应的推力(止推)轴承匹配使用。推力轴承的布置方式或称主轴组件的轴向定位方式,共有三种:
1)前端定位
前端定位结构其特点:
(1)主轴受热变形,向后伸长(热位移),
不影响主轴前端的轴向精度。 ; (2)主轴切削力受压段短,纵向稳定性好。
(3)前支承的角刚度高,角阻尼大,因此主轴组件的刚度高和抗振性好。
(4)前支承的结构较复杂,温升较高。
适用范围:对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高速、精密机床主轴(如精密车床、镗床、坐标镗床等)及对抗振性要求较高的普通机床主轴(如卧式车床、多刀车床、铣床等)。
2)后端定位
后端定位结构其特点:
(1)前支承的结构简单、温升较小;
(2)主轴受热向前伸长,影响主轴的轴
向精度;
(3)刚度及抗振性较差。
适用范围:不宜用于精密、抗振性要求高的机床,
可用于要求不高的中速、普通精度机床的主轴(卧式车床、多刀车床、立式铣床等)。 ; 3)两端定位
两端定位结构其特点:
(1)支承结构简单,间隙调整方便;
(2)主轴受热伸长会改变轴承间隙,
影响轴承的旋转精度及寿命;
(3)刚度和抗振性较差。
适用范围:(1)轴向间隙变化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机床主轴,如钻床。
(2)支距短的机床主轴,如组合机床。
(3)有自动补偿轴向间隙装置的机床主轴。
3.同一支承中多轴承布置
同一支承中具有两个(或更多)同时承受径向、轴向载荷的角接触轴承时,其布置方式有三种如图所示。
1)背向(背靠背)布置
两个轴承外圈的宽边相对,
可提高主轴组件的刚度。 ; 2)面向(面对面)布置
两个轴承外圈的窄边相对,因两轴承
产生的反力矩很小,故主轴刚度提高不大。
3)串联布置
两个(或更多)轴承外圈的宽窄边方向
相同,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
4.三支承中紧支承布置
采用三支承结构时,一般不应把三个支承处的轴承同时预紧,否则因箱体
孔及有关零件的制造误差,会造成无法装配或者影响正常运转。
对于一般精度机床的三支承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