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艺术符号学视域下的杂技审美研究.pdf

发布:2025-03-12约6.92万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艺术符号学视域下的杂技审美研究

摘要

从艺术符号学的视域切入杂技研究,以符号学者赵毅衡的艺术符号超脱

庸常的理论作为立论基点,可从杂技符号、杂技剧场和杂技美学特质三个层

面对杂技审美研究进行探讨。

杂技符号的界定。从艺术符号学的理论视域进行切入必然要对杂技符号

进行界定,持赵毅衡将艺术视为超脱庸常观的观念,将杂技符号界定为超常

的“超脱庸常”,既带来超出日常的审美感受,又是泛众化地为大家所喜

爱。并以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学幻象理论作补充,将杂技符号界定为由艺

术动势塑造的力的幻象,力量相互作用下身体技巧对寻常的挑战。

探求杂技剧场的符号交流系统。杂技并非单个的杂技动作技巧,也不是

静态的、共时的、抽象化了的杂技艺术,而是在剧场中的杂技展演,即由杂

技表演、杂技演员、观众、杂技符号、场域、气氛这六个要素组成的动态的

杂技符号交流系统。

探讨当下杂技跨界混搭趋势下的美学特质。当下杂技发展呈杂技戏剧

化、杂技舞蹈化趋势,并形成了杂技主题晚会、杂技剧等杂技新型表演样

态。通过对杂技跨界混搭的剖析,挖掘杂技身体叙事提升和显技于艺的本体

特质。

杂技艺术符号学的理论探讨有助于创作者、研究者更好地把握杂技展演

性的存在方式、美学特质以及符号交流过程,试图为杂技创作、研究提供新

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杂技;艺术符号学;超脱庸常;剧场

目录

绪论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4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4

(一)国外研究现状4

(二)国内研究现状5

三、研究方法6

第一章杂技符号:超常的“超脱庸常”8

第一节艺术符号定义探源8

一、艺术符号学的发展8

二、符号的情感形式创造与超脱庸常11

第二节杂技符号15

一、力的幻象15

二、艺术动势18

小结20

第二章杂技剧场:符号交流系统21

第一节杂技表演者与受众的符号交流21

一、杂技演员与杂技表演22

二、杂技接受23

第二节杂技剧场的场域性26

一、场域26

二、剧场气氛29

小结32

第三章杂技展演:跨界的“标出”展示34

第一节杂技性的坚守34

一、符号学的标出性34

二、杂技艺术的美学标出35

第二节杂技剧场的美学定位39

一、剧场:审美创意和舞台综合39

二、跨界展示的趋势41

小结44

结语46

参考文献48

后记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3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首先,我国有悠久的杂技文化历史传统,但杂技的理论和史学研究相对薄弱。杂技艺

术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新世纪以来我国杂

技在国际杂技比赛中屡获大奖,在当下依旧散发着生机与活力。“杂技”一词最早见于

《汉书·武帝记》中“作角抵戏”。东汉文颖注“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

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而角抵戏的源头,可追溯到黄帝与蚩尤的战争故

事。杂技在古代,经过秦汉的角抵百戏,唐宋的宫廷杂技,明清的民间杂技,近现代中

外杂技的交流融合,传统技艺经过不断传承发展,延续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杂技艺

术家率先走出国门,成为传递友谊的文化使者,在我国外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

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开始了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国际交流借鉴,成为当代中国杂

技繁荣发展的显著标志,在推动优秀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

魅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下我国杂技凭借超高的难度技巧、节奏紧凑的节目编

排、绚丽优美的舞美设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