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课件第九章 感觉器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觉由三部分结构共同完成(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神经传导通路和皮层中枢) 视力表 视 标 能引起闪光融合的最低频率,称为临界融合频率 在劳动生理中常将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中枢疲劳的指标。 (二)中耳的功能---传音增压 1.鼓膜---传音 (较好频响,较小失真) 2.听骨链---减幅增压 3.鼓膜张肌、镫骨肌---保护(潜伏期长) 4.咽鼓管---调节鼓室与大气压力平衡 三 听神经动作电位 (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从整根听神经上记录到的复合动作电位,它是所有听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总和 (二)听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 把微电极刺入听神经纤维内,可记录到单一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它是一种“全或无”式的反应,安静时有自发放电,声音刺激时放电频率增加。 某一特定频率的纯音只需很小的刺激强度便可使某一听神经纤维发生兴奋,这个频率即为该听神经纤维的特征频率或最佳频率。 (二)自主神经反应 当半规管感受器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时,可通过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的联系而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出汗以及皮肤苍白、恶心、呕吐、唾液分泌增多等现象,称为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临床意义 临床上用快动相来表示眼震颤的方向。 进行眼震颤试验时,通常是在20s内旋转10次后突然停止旋转,检查旋转后的眼震颤。 眼震颤的正常持续时间为20~40s,频率为5~10次。 如果眼震颤的持续时间过长,说明前庭功能过敏。前庭功能过敏的人容易发生晕车、晕船及航空病等; 如果眼震颤的持续时间过短,说明前庭功能減弱,某些前庭器官有病变的患者,眼震颤消失。 谢 谢 第六节 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感受器:嗅上皮 适宜刺激:可挥发性的有气味的化学物质 特点:阈值低,适应快 2004年10月4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Richard Axel和Linda Buck,以表彰他们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感受器:味蕾 适宜刺激:溶于水的物质 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 人舌表面不同部位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一般是舌尖部对甜味、舌两侧对酸味、舌两侧的前部对咸味、软腭和舌根部对苦味比较敏感。 * * 感觉器官分类 * * * * 感觉器官分类 * * * 感觉器官分类 * 电影院灯光为什么要暗?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物体的厚度以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特点: 1.双眼视物时,物体成像于两侧视网膜 “对称点”上,经视觉中枢处理后产生一个整体的感觉(单视)。 2.双眼视觉的视野比单眼视野大得多,而且有部分重叠,可弥补单眼视野的盲点,形成立体感。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人的正常听域图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 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 # 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起采音作用 # 耳郭还可帮助判断声源的方向 #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对声波有增压作用 中耳的减幅增压作用: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时,振动振幅减小,压强增大。 鼓膜面积:前庭窗面积=18.6:1; 听骨链杠杆:1.3:1 增压效应:18.6×1.3=24.2 1.3 :1 18.6 : 1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声 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骨链 卵圆窗 耳 蜗 鼓室内空气 圆 窗 气传导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 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2.骨传导 声波→颅骨→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骨传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传导要低得多,当气传导明显受损时,骨传导才相对增强。 3.特点 正常时:气传导的传音效应>骨传导; 传音性耳聋时:骨传导>气传导; 感音性耳聋时:气传导和骨传导都减弱甚至 消失。 耳聋类型 气传导 骨传导 传音性耳聋 明显受损 不变,甚至增强 感音性耳聋 受损 受损 耳聋类型与传音变化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内耳:耳蜗--感音换能+前庭器官--平衡感觉(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耳蜗纵行剖面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行波理论 ① 蜗底部基底膜振动 ② 以行波方式沿基底膜传向蜗顶部 ③ 低频引起的行波传播较远,最大振幅靠近蜗顶部 ④ 高频引起的行波传播较近,最大振幅靠近蜗底部 ⑤ 某频率→某处(最大振幅处)毛细胞↑→中枢某部位产生某音调 蜗底部感受高频声波 蜗顶部感受低频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