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docx
PAGE
1-
《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第一章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概述
第一章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概述
(1)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仓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开始关注仓储作业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诸如线性规划、运筹学等数学模型来优化仓储资源配置。进入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仓储管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仓储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据国际仓储与物流协会(IWLA)统计,2019年全球仓储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达到50亿美元,其中自动化仓储系统占比超过30%。
(2)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包括库存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库存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库存资源,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例如,美国学者戴维·克罗克提出的最小订购量(MOQ)理论,即通过计算最小订购量来优化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与优化,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如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价值创造过程,实现仓储管理的优化。物流管理理论则关注物流活动对仓储管理的影响,如美国学者马丁·克里斯托夫提出的物流成本分析模型,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测算,指导仓储管理决策。
(3)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装卸系统等,以提高仓储作业效率;二是智能化技术的融入,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三是绿色仓储管理,强调在仓储管理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欧洲企业普遍采用的环保包装材料、节能减排设备等。以亚马逊为例,其在美国建立了多个自动化仓库,通过高度自动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仓储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仓储效率。
1.1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1)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物流需求的增加,仓储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在这一阶段,仓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仓储作业效率上,通过引入数学模型和运筹学方法来优化仓储资源配置。例如,美国学者乔治·D·戴维斯在1953年发表的《仓储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仓储管理的概念,并提出了基于经济订货量(EOQ)模型的库存管理方法。这一时期的研究为后来的仓储管理发展奠定了基础。
(2)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仓储管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仓储管理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在这一时期,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大规模引入计算机辅助仓储管理系统(WMS),如IBM的DistributionControlSystem(DCS)和ManhattanAssociates的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WMS)。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DCMA)的数据显示,1960年全球仓储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仅为1亿美元,而到了1970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0亿美元。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仓储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仓储管理研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一时期,仓储管理研究不仅关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注重信息技术与仓储管理的深度融合。例如,条形码、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仓储作业实现了实时跟踪和监控。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涌现,为仓储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亚马逊为例,其通过建立高度自动化的仓储系统,实现了对数百万种商品的实时库存管理和快速配送。据亚马逊官方数据显示,其自动化仓库的作业效率比传统仓库高出50%,配送速度提高了40%。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2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
(1)国外企业仓储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库存管理理论,该理论旨在通过优化库存水平来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在库存管理理论中,经济订货量(EOQ)模型是一个经典的理论框架。该模型由美国学者哈里特·奎因特在1951年提出,它通过计算最小订购成本来确定最佳订货量。EOQ模型考虑了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为仓库管理者提供了库存管理的决策依据。例如,沃尔玛就广泛采用EOQ模型来管理其全球供应链中的库存,据沃尔玛内部报告,通过应用EOQ模型,其库存成本降低了约15%。
(2)供应链管理理论是仓储管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供应链管理强调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仓储管理被视为供应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标是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