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调研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商业综合体基地调研 2
城市特征 2
基地分析及基地现状 2
商圈辐射 3
五一大楼 3
皇华馆 4
五一路老邮局 5
城市商业综合体实体调研报告 6
东吴·国际广场 6
浙北大厦购物中心 10
著名商业综合体案例调研分析报告 12
1 日本表参道 12
发展历程 12
1.2 表参道 Hill 12
1.3 内部活动空间 13
2 美国橡树溪 14
2.1 基本功能流线 14
2.2 室内购物空间 15
2.3 室外购物空间 15
3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16
3.1 历史进展 16
3.2 购物环境 16
商业综合体基地调研
调研地点: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皇华馆、老邮局及其所处基地
调研目的:1、了解场地内目前的具体情况
2、了解五一大楼,皇华馆等须保留建筑的情况
3、了解场地周边环境情况
调研时间:2015.08
此次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基地在五一广场附近,地处太原市老城区。随着时代变迁,老城区虽不像往昔一样繁荣热闹,甚至有些破烂不堪,但它保留了太原在不断发展中的所有印记,对于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城来说,这些老记忆是其珍贵的财富。因此,这次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基地选在这,不仅是为了通过商业综合体来带动老城区的发展,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保护老城的记忆。
城市特征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九朝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市中古建筑众多,文化气息浓厚。但是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太原尚处于初期阶段无论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气候方面,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C,一月平均-6.4°C,七月平均23°C。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基地分析及基地现状
基地位于太原老城区中心位置,基地边界被皇华馆街、五一广场、纯阳宫路、五一路包围。属于比较狭长的地块,周边交通复杂。基地附近小商店林立,基本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西面有一较大建筑群,为山西饭店,建筑外形为仿木构古建筑。
基地临近太原火车站及太原五一广场,周围又为生活居住区,所以人流量特别大。场地现状整体来看甚至有些脏乱差。五一商贸城即现在的汇都商贸,由于建筑老旧以及周围大量现代商业中心的出现,已失去了过去熙熙攘攘的景象,较为冷清。皇华馆及张氏民居等历史建筑因管理修缮不到位,长久缺乏应有的保护而日渐破落。五一邮局沿街店面已用砖封死,并整体被刷蓝漆。附近摊位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混乱。内部居民小区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种种因素让这个曾经的商业中心呈现一片没落景象。
商圈辐射
基地所处商业区与附近柳巷商业区,铜锣湾商业区,组成了太原最大,影响最广的商业圈,但由于五一老商业区的没落,柳巷等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现代商业区的崛起,使的商业中心逐渐转移到柳巷等区域。
交通状况
由于基地临近交通广场——五一广场,五一广场作为一个交通枢纽性质的广场,周围车流量巨大,同时基地北面及西面道路较窄,所以经常会发生拥堵状况。由于人流、车流未有效分离,故导致行人穿行困难且具有一定的危险,南面较窄面临丁字路口使用人行立交桥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来解决行人通行困难。基地西北侧为文赢公园,在节假日会有大量游客涌入涌出,这给目前的交通状况也会造成不小的压力。
基地内历史建筑概况
五一大楼
五一大楼,1954年元旦,当时按照开业顺序,大楼被定名为太原市百货公司二商场。到1956年又按照规模大小改为太原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直到1989年1月1日,才正式更名为‘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
五一百货大楼最初,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初来城里的农村人都一定会去那里,哪怕不买东西也要逛一逛。五一百货大楼最辉煌的年代,给许多老太原人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对于太原市的市民来说,如今的五一大楼虽然变化很大,但它的地位已经不以前那样高高在上了,更多的商业街和购物广场的出现,让人们买商品有了更多的选择。皇华馆一条的小街久远的历史 明清时期,因皇华馆离贡院不远,过文瀛湖南北海子之间的状元桥便可直达,这儿成为主持科举考试的主考和副主考的招待所。清光绪年间,设提督学政(别称学台),会同督抚主管全省的教育、科举考试等事务,其衙门也在皇华馆。1902年,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下,山西巡抚岑春煊将拟建中的山西大学堂与中西大学堂合并,开设中学和西学两个专斋,西斋就是借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的皇华别墅组织教学的,直到1904年才迁入侯家巷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