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docx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阶段特点及主要动力。
-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类似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表、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点及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教学难点
-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繁华景象的视频,如深圳的高楼大厦、广州的城市夜景等,展示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果。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能感受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显著特点吗?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5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通过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为工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10分钟)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策优势: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给予该地区许多优惠政策,如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劳动力优势:该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说明其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有利于工业的布局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侨乡优势,许多华侨华人在海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他们纷纷回乡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10分钟)
-第一阶段(1979-1990年)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该阶段的产业特点: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服装、玩具等。
-讲解该阶段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地价低廉,政策优惠,吸引了大量港澳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