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水剖面资料油藏层间平均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1卷 第5期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Vol.21,No.5
2014年9月 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 Sep.2014
基于吸水剖面资料的油藏层间平均
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1,2 1 3 3
张世明 ,吴晓东 ,李 坤 ,崔传智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层间采出程度差异大是多层合采油藏在高含水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层间采出程度状况对开发
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吸水剖面资料是反映层间吸水状况差异的重要信息,分层吸水量的差异主要受
各小层的储层物性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影响。利用吸水剖面资料,以水电相似原理和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为基
础,建立了多层合采油藏各小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
的相对误差小于5%。
关键词:多层油藏层间矛盾吸水剖面渗流阻力剩余油饱和度
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03(2014)05-0098-03
DOI:10.13673/37-1359/te.2014.05.024
陆相沉积油藏纵向层系多,储层物性差异大, 据准备和专业的油藏动态历史拟合技术,且研究周
通常采用多个小层组合成一套层系进行开发,层间 期长,矿场普及应用难度较大。
采出程度差异较大。油田开发措施制定的重点之 吸水剖面测试工艺简单易行,是反映层间吸水
一就是正确认识层间采出程度差异状况,主要包括 状况以及调剖堵水措施效果而采取的常规监测手
室内物理实验、油藏数值模拟和矿物监测等方法。 段。分层的吸水状况直接反映了层间的吸水能力,
近年来中国学者先后开展了基于室内物理实验或 也间接反映了储层物性及采出程度。目前利用吸
矿场监测方法获取层间动用状况的研究,马圣贤等 水剖面资料确定纵向剩余油分布的研究较少,为
通过室内实验对桥口油田多层水驱油藏进行研究, 此,笔者利用吸水剖面资料,建立了求取各小层平
认识到储层物性差异致使层间具有不同的动用程 均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以期为深化认识水驱
度[1];崔英琢等利用监测资料,从平面、层间及储层 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的开发调整措施提供
特征3个方面分析水驱油藏动用状况变化规律及其 依据。
原因[2];冯其红等以单层注采平衡为依据,综合考虑
地质和开发条件,分阶段预测单层剩余油饱和度[3]; 1 分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李淑霞等研究了利用井间示踪剂确定剩余油饱和
度的方法[4]。 1.1 基本思路
油藏数值模拟是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定量化研 以注水井为中心,并将注水井及其所对应的油
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外学者多采用油藏数值模拟 井视为一个注采井组,计算中将该井组作为一个整
技术对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5-8]。对比分析表 体来考虑,利用注水井的吸水剖面资料求取井组各
明,利用饱和度测井、产液剖面和取心井资料等矿 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为简单起见,将注采井组等
场测试资料分析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直观准确可 效为一注一采的注采单元,其注采井距为井组中各
靠,但取心井资料少,仅能分析井点纵向剩余油分 注采井距的平均值,按照注采单元的控制面积与井
布;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求取剩余油饱和度能够反映 组的控制面积相等原则,得到该单元的宽度;根据
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该方法需要大量的基础数 井组中各油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