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
答案:A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两晋、隋、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阶段;宋、金、元是中医学理论的争鸣与突破阶段;明、清是中医学理论的深化与总结阶段;近代是中医学受到西方医学冲击的时期。
2.阴阳的最初含义是()
A.日月B.动静C.气候寒暖D.昼夜E.日光向背
答案:E
解析:阴阳的最初含义是非常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朝向日光为阳,背向日光为阴。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阴阳的概念逐渐引申为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3.五行中“金”的特性是()
A.炎上B.润下C.稼穑D.曲直E.从革
答案:E
解析:五行特性中,“炎上”是火的特性;“润下”是水的特性;“稼穑”是土的特性;“曲直”是木的特性;“从革”是金的特性,从革有变革、肃杀之意,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
4.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B.实而不能满C.藏精气D.泻而不藏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5.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D.肝E.肾
答案:C
解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心主血脉,能推动血液运行,但不是生成血液的主要脏腑;肺主气,参与宗气的生成,对血液生成有一定辅助作用;肝主藏血,主要是贮藏和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化血,但相比之下,脾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填空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解析: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辨证来确定证型,然后根据证型进行论治。
2.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______,土生金,______,水生木。
答案:火生土;金生水
解析: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心主血脉包括主______和主______两个方面。
答案:血;脉
解析:心主血脉,一方面指心气能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即主血;另一方面指心有主持和管理全身血脉的作用,即主脉。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主疏泄;主藏血
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5.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答案:升;降;出;入
解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判断题
1.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伤寒杂病论》。()
答案:错误
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是《黄帝内经》,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2.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阴阳的可分性和阴阳的相互转化。()
答案:正确
解析: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阴阳的可分性,即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无限可分;二是阴阳的相互转化,即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3.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答案:正确
解析: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对宗气的生成和运行的调节上。()
答案:正确
解析: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肺参与宗气的生成,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生成宗气,同时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对宗气的运行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5.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