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设置的探讨.doc

发布:2018-10-08约3.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设置的探讨   【摘要】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是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不仅关系到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的顺利实现,也切实关系到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 衔接 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   【基金项目】本文属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职业教育链的上移衔接问题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JKGHAB-009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5-02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而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   1.课程衔接是教育衔接的内容和支撑   中高职教育衔接与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育的衔接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衔接,是外延较宽、边界较广的泛在的衔接,涉及中高职教育的方方面面。课程衔接则是一种局部的、子项的衔接,是外延较窄、边界明晰的具在的衔接。从两者的关系看,课程衔接为教育衔接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支撑。   2.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课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课程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必然要归结到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同时,课程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它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1.多部门分割管理   我国的职业教育至今仍然实行多部门分割管理,导致不同类型和层级职业教育之间协调性差,不利于中高职的统筹衔接。从主办单位来说,中职和高职学校有政府及职能部门举办的,也有行业、企业举办以及民办的。从管理部门来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职学校、职业中学、直属中专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理技工院校,部分行业部门管理其直属中专、高职学校。从学校实际来说,虽有中职、高职办学层次的区分,但各个学校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高职学校对中职学校既无行政关系,也无业务指导职责。故职业教育内部课程衔接,首先面临着学校之间壁垒的障碍。   2.中等职业教育学制多样   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有两年制、三年制等学制并存,另外还存在一些四年制甚至五年制技师资格的培养。目前的中高职衔接主要表现为学制的衔接,还没有做到本质上的真正衔接,因此学制设计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中职学制的不规范,提高了中高职课程衔接的设计难度。   3.课程标准和内容重复   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机的衔接连贯。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缺乏沟通整合机制。在一份《关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对“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学内容的了解”的调研结果显示:了解较多的占10.2%;了解一点的占51.2%;一点不了解的占38.6%。显然,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想实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很困难。   缺乏沟通整合的中高职课程必然导致内容的重复。在对多所中高职院校专业名称相同的课程进行对比后发现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科目重复,中高职课程名称相同的科目较多,很多专业达到80%以上,只不过高职开设的课程比中职多而已。第二,内容重复,在对一些中高职院校名称相同的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知识点和技能点重复率较大,一般在50%左右,个别能达到80%以上。第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大体相同,体现不出是为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的。   4.教学单元划分问题   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而课程衔接的关键和难点是教学单元的划分。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实质上不是唯理论讲授的,而更侧重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而,其教学单元的划分,既可以按内容难易程度为标尺,也可以按技术操作流程为标尺,还可以按项目工作完成因素为标尺,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也为课程衔接带来一定的困扰。   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途径   1.发挥教育部各专业教指委作用,统筹协调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这既是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路径,也是保障条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科学统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尺度,并转化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意志予以积极推行。   2.科学地制订中高职衔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