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学复习
考试题型;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第一部分 概念
第一章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这个定义的观点浓缩为社会运行论。P4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因程度不同表现多样性。P7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可称“有障碍的常态运行”。是一种良性,恶性运行之间、协调,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可能向前进、进化,可能向后者退化。P7
社会的恶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P7
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指科学理性功能、人文价值功能、服务建设功能P24
第二章
人口:P28人口分布P30人口迁移P31人口健康P33环境P35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P45-46
第三章
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基本观点: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得总和。第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生的经济交往,因此,人们之间最基本、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使不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P49
整合(社会整合)功能:是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P52
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运行即社会变迁发展。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P53
社会学综合性原则: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衡量社会运向与发展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片面的角度出发,而是必须用一种全面的,综合的标准来评价,这个标准应包括社会学的各个基本方面。P54
宏观社会:指社会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P58
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注意考察社会个人之间的差异与特性,个别人的态度行为等受到个人的心理支配,而区别于他人个别的原因。
个人关系:是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更没有通过法律、法规、规则、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它常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是指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其他社会联系由此展开。P59
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发身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与个人关系相比群体关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它受到社会群体的规则规范的约束。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关系中,社会制度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得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P60
家庭:有直系血缘相联系的群体成家庭。由核心家庭(只有一对配偶,一个核心的家庭)和扩大家庭(两对或两对以上配偶的家庭)P61
地缘关系: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P62
业缘关系:指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P63
第四章
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P66
文化的超生理性: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遗传学上也从未发现过文化的遗传因素。
文化的超个人性:指个人虽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个人,个人只有在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P67
※△◇文化堕距(文化滞后):美国社会学家威廉 奥格本提出了“文化堕距”的理论,即译为文化滞后,该理论认为,又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造成了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一般来说,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奥格本称之为“适应文化”)发生变迁,物质文化的变迁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