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5_T 71-2025 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40CCSB64
3715
聊城市地方标准
DB3715/T71—2025
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2025-1-6发布2025-2-6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715/T71—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聪聪、岳喜强、王小雷、郭亚楠、时海香、修桂芳、常万波、尼书强、张焱、崔玉雪、董紫微、汤梦雅、杜乐昌。
2
DB3715/T71—2025
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树退化林修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则、评判标准、评判时间和评判方式、作业设计、修复方式、施工要求、建立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杨树退化林修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杨树aspen
杨柳科杨属,树干通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为北方地区常见造林树种。3.2
退化林degradedforest
受到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影响,森林结构发生逆向改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或生产力持续明显下降,依靠自然力短期内难以恢复的森林。
3.3
退化林修复renediationandrestorationofdebraderforest
通过采取科学的人工措施,改善退化林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恢复森林功能,促进森林正向演替的活动或过程。
4原则
4.1尊重生物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
4.2优化树种结构,注重修复效果,用材林注重经济效益,防护林注重提高防护功能。
5评判标准
3
DB3715/T71—2025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定性为杨树退化林,具体评价方法参照如下:——林分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20%的林分;
——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株数不足适宜密度40%的林分;——枯立木、濒死木株数占林木总株数30%以上的林分;
——防护林带连续缺带20m以上或现有密度小于合理经营密度20%以上;——未抚育或抚育不及时而失去价值的中、幼龄林分;
——林木分布不均,部分林地郁闭度过低的林分;
——林木密度过大、树龄过长、生长趋于停止的林分;
——受自然或人为因素严重危害,造成生长不良、林相残破、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6评判时间和评判方式
评判时间为一年一次,依据每年开展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进行评判。
7作业设计
7.1设计要求
根据对象和规程的规定,合理确定修复方式、方法,把低产用材林改造成为速生丰产林或一般用材林,把低效防护林改造为防护功能完备的高效防护林。
7.2准备资料
收集整理作业区近期的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文件、林相图、地形图及社会经济情况等。
7.3外业调查
7.3.1作业小班测量
测量小班的实际边界和面积。
7.3.2标准地或样带调查
每个标准地面积一般不小于0.067hm2,标准地总面积不低于作业设计小班面积的1%,每个小班至少1块标准地。调查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林分现状、立地条件、龄组或发育阶段、健康状况、退化原因等,主要调查因子按GB/T26424执行。
7.3.3预备作业
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设计思路,在标准地或样带内进行预备作业。在作业过程中逐步调整设计,并计算各工序的用工量及台班数量、作业时间、苗木规格和数量及其他物资消耗量;测定出林地清理用工量、采伐蓄积量、采伐株数、出材量、材种与枝丫等。
7.4作业设计内容与成果
7.4.1编制改造作业设计表
作业设计表的主要内容详见附录A。
7.4.2绘制作业设计图
4
DB3715/T71—2025
根据林相图、地形图与作业小班实测资料,绘制比例尺1:5000或1:10000的作业设计图。内容包括:林班、小班界,需要改造林分的林相、界限,明显地物标识及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