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教育学院 2011级应用心理二班 主讲人:丁 凌 资料整理:唐余梅 PPT制作:段佳庆 重庆10岁女童摔婴案 长寿区警方介绍,11月25日16时许,区公安局接到辖区一小区的保安报警,称该小区一男婴从25楼坠落。 经查,当天16时10分,该小区25楼住户李某(女,10岁,长寿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至小区2栋2单元电梯时,遇受害人原原(男,1岁)与其奶奶外出。李某在原原奶奶出电梯时,将原原抱起。电梯门随即关上,把奶奶隔挡在外。 警方表示,根据李某的陈述,她将原原从电梯抱回25楼家中,在客厅沙发上对原原实施殴打,又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逗玩,随后原原从阳台栏杆上坠落。原原奶奶看到电梯直接运行至25楼停下,遂赶上25楼寻找,遇到李某从家中走出。奶奶向李某询问原原下落,李某谎称原原 已被他人抱走,还和奶奶一同乘电梯下楼寻找。 下楼后,原原奶奶到小区保安处查看视频 监控,李某绕至原原坠落处,找到了灌木丛中 的原原。她把原原挪至七八米远的小道上, 然后自行返回家中。 爷爷奶奶带 举止行为异常 生活环境及成长环境 李某的家庭是典型的国企厂矿家庭。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来自四川维尼纶厂,她出生时父母也属于川维职工,2岁的时候企业改制,父母所在的金维公司从川维集团脱离出去。李某出生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爷爷李显纯是川维电厂工人。 特别溺爱 以自我为中心 认知错误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成因 (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1、未成年人生理加速发育的表现 (1)外形巨变 (2)机能的增强 (3)性器官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 (4)内分泌的生长 2、未成年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 (2)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 (3)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性法制观念缺乏的矛盾 (二)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矛盾 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2、认识与行为的矛盾 3、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 4、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 5、自我意识的矛盾 (三)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1、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 (1)家庭方面 (2)社会风气方面 (3)学校教育的失误 2、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 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 4、追求理性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成因 情感 认识 个性 动机 意志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 行为特征 模仿性 冲动性 互感性 凶残性 结伙性 易变性 戏谑性 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特征: 专 家 解 读 女孩摔童行为疑属品行障碍 在对女童心理问题的种种猜测与讨论中,“反社会型人格”这几个字眼显得异常突出。对此,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女孩年龄仅10岁,人格未完全形成,就目前行为来看,可能属于品行障碍,这是待成年后判断其是否患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一个条件 武志红介绍,形成品行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即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基因遗传,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行为,孩子的反社会型行为出现率高。还有雄性激素水平高的男童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的倾向增加。 不良家庭因素则是品行障碍的主要病因。指父母患精神疾病,对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密的感情联系,对待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者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吵架或打斗,分居或离异;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等。 武老师认为,依据女孩视频中的暴力行为,可判断她缺乏一种共性能力,即感受他人快乐或痛苦的能力。在婴儿一岁左右时,如果父母对婴儿有暴力行为或长期忽视培养,可能造成这种能力缺失,使其她对攻击别人的行为没了羞耻心,也不会感觉对方会疼。而社会因素指个体受身边不正确的道德观和暴力行为影响。 原原近况 2014年3月6日,原原爸爸在微博上陆续更新了原原的康复情况,受到了大批新闻媒体、名人明星和网友们的关注,他们纷纷给原原送去了祝福,并感叹生命的奇迹。 微博ID为“注册只为关注原原”的用户评论说:为你的进步而欣喜,因你的坚强而感动!你虽弱小,但顽强的超乎人们想象,你的父母是那么平凡,但他们的坚韧却散发着如此圣洁的光芒。原原,因为有你,让我们能够相信世间的美好,因为有你,点燃了每个人心底的慈善之光!原原加油,我们会用最虔诚的祝福为你的一生护航!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愿他们被世界温柔相待! ——The End Thank You!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