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教科版).docx
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教科版),内容为“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制作标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实际,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提高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制作标本,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
4.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区别与特征,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②掌握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基本步骤,包括采集、清洗、干燥、标签等环节。
③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如硬度、颜色、光泽等。
2.教学难点
①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准确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矿物样本。
②帮助学生克服对岩石和矿物观察时的主观偏见,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③在制作标本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和保存样本,以保证标本的长期保存和展示效果。
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解决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岩石和矿物样本、放大镜、镊子、刷子、标签纸、剪刀、胶水、干燥箱、显微镜等。
-软件资源:岩石和矿物分类图、标本制作步骤图解、相关视频教程。
-课程平台:学校科学实验室、班级学习角。
-信息化资源:科学教育网站、在线互动平台、科学教育资源库。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合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石头和闪亮的矿物是从哪里来的吗?”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岩石和矿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岩石和矿物的了解,教师进行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介绍岩石和矿物的基本特征,讲解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
2.教学内容:
-岩石和矿物的区别: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区分两者的概念。
-岩石和矿物的特征:介绍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光泽等。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讲解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采集、清洗、干燥、标签等。
3.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互动问答等方式。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实物操作:教师发放岩石和矿物样本,学生分组进行标本制作。
2.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制作经验,讨论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与岩石和矿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一块石头是岩石还是矿物?”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学生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
2.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岩石和矿物的采集过程。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岩石和矿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如颜色、硬度、光泽等。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和矿物类型,如花岗岩、石灰岩、石英、云母等。
2.技能提升:学生在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采集、清洗、干燥和标签化样本,掌握了标本制作的基本技能。
3.观察能力:学生在观察岩石和矿物时,培养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放大镜等工具观察样本的细节,提高了观察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科学思维:学生在分析岩石和矿物特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