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2025年度供应链管理系统合同2.docx
PAGE
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2025年度供应链管理系统合同2
第一章基本条款
(1)本合同旨在规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部署、运营和维护,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透明、数据安全和流程优化。合同双方(以下简称“甲方”和“乙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甲方为供应链管理系统需求方,乙方为系统提供商。合同期限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
(2)甲方需向乙方支付系统开发、部署、运营和维护等相关费用,具体金额为人民币壹佰万元整。费用支付方式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乙方完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第二阶段,乙方完成系统开发并提交甲方验收,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第三阶段,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一年后,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如甲方未按时支付费用,乙方有权暂停系统服务。
(3)乙方保证系统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并具备以下功能:数据存储与共享、供应链追踪、智能合约执行、风险预警与控制。系统上线后,甲方有权对系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试用期,如发现系统存在重大缺陷或不符合合同约定,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进行整改,乙方应在接到甲方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如乙方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甲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追究乙方责任。
第二章区块链技术应用
(1)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据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上。通过区块链,供应链中的每一笔交易、每一次物流信息更新都能被实时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某大型电商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追踪,消费者可以轻松查询到商品的来源、生产日期、运输路径等信息,有效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
(2)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资金流转的自动化和透明化。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同条款,一旦满足预设条件,资金即可自动划拨,降低了金融风险。据统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其资金流转效率提高了约30%,同时降低了约20%的融资成本。以某知名物流企业为例,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成功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3)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实现了供应链协同与优化。通过区块链平台,供应链各方可以共享实时数据,优化库存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例如,某汽车制造商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与供应商、经销商、物流公司等各方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协同项目,其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了约15%,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第三章供应链管理系统合同具体条款
(1)第三条系统开发与部署
乙方应按照甲方提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需求文档,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系统开发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甲方业务需求。系统部署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施安装、软件安装配置、网络环境搭建等。乙方应确保系统在部署后能够稳定运行,并在部署完成后提供完整的系统操作手册和用户培训。
具体要求如下:
-系统开发周期为六个月,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
-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供应链数据管理、智能合约执行、风险监控、物流跟踪、库存管理、财务结算等。
-系统应支持多种数据接口,确保与甲方现有系统集成。
-系统部署完成后,乙方应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免费技术支持服务。
(2)第四条系统运营与维护
乙方应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满足甲方业务需求。系统维护包括但不限于故障排除、性能优化、安全升级等。具体条款如下:
-乙方应设立专门的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确保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乙方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如遇系统故障,乙方应在接到甲方通知后2小时内响应,并在12小时内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乙方应每季度向甲方提供一次系统运行报告,包括系统稳定性、安全状况、性能数据等。
(3)第五条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
若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违约金计算方式如下:
-乙方未能按时完成系统开发,每延迟一天,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0.5%作为违约金。
-乙方未能按照约定提供技术支持或维护服务,每延误一次,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0.3%作为违约金。
如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合同的解释权归甲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