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选择题(精华版).docx
《护理学基础》选择题(精华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医院基本饮食的是()
A.高热量饮食
B.糖尿病饮食
C.流质饮食
D.高蛋白饮食
答案:C。解析:医院基本饮食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和流质饮食。高热量饮食、高蛋白饮食属于治疗饮食,糖尿病饮食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特殊饮食方案。
2.为患者进行热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水擦浴时水温应为2737℃
B.麻醉未清醒的患者应用热水袋温度为5060℃
C.温水坐浴时水温应为5060℃
D.湿热敷时水温应为6070℃
答案:A。解析:麻醉未清醒患者使用热水袋水温应低于50℃,以防烫伤;温水坐浴水温一般为4045℃;湿热敷水温为5060℃。
3.护士在铺床时,不符合节力原则的是()
A.操作前备齐用物
B.按使用顺序放置物品
C.铺床时身体靠近床边
D.两腿并拢,降低重心
答案:D。解析:铺床时应两脚分开稍屈膝,以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增加身体稳定性,而不是两腿并拢。操作前备齐用物、按使用顺序放置物品、身体靠近床边都符合节力原则。
二、填空题
1.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解析:感染源是指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易感宿主是指对某种疾病或感染缺乏免疫力的人。
2.测量血压时,袖带过窄测得的血压值______,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______。
答案:偏高、偏低。解析:袖带过窄,需加大压力才能阻断动脉血流,导致测得血压值偏高;袖带过宽,大段血管被均匀受压,血流阻力小,测得血压值偏低。
三、判断题
1.为患者输血时,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0.9%氯化钠溶液。()
答案:正确。解析:两袋血之间输入少量0.9%氯化钠溶液可防止两袋血之间发生反应,避免血液成分相互作用产生凝血或溶血等不良反应。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答案:正确。解析:无菌物品取出后可能已受到污染,为保证无菌操作原则,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四、简答题
1.简述压疮发生的原因。
答案:
(1)力学因素:①压力: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过久,可导致毛细血管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缺血而坏死;②摩擦力:患者在床上活动或搬运患者时,皮肤受到床单和衣服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易损伤皮肤角质层,使皮肤抵抗力下降;③剪切力: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关系密切,如半坐卧位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
(2)局部潮湿或排泄物刺激: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液等物质的刺激,可使皮肤酸碱度改变,抵抗力下降,容易破损,为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的机会。
(3)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可使皮肤的抵抗力降低,组织修复能力减弱,易发生压疮。
(4)年龄: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的屏障功能减退,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压疮。
(5)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时,机体新陈代谢率增高,组织细胞对氧的需求量增加,而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本来就差,更加重了组织缺氧,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可能性。
(6)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如使用石膏、夹板、牵引器等医疗器械时,若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可使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发生。
(7)机体活动和感觉障碍:活动障碍的患者自主翻身困难,长期处于一种体位,局部组织持续受压;感觉障碍的患者对疼痛、不适等感觉减退或丧失,不能及时调整体位,也容易发生压疮。
2.简述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案: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酸碱平衡紊乱等患者,如腹泻、呕吐、大手术后等,通过输入相应的液体,可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对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患者,及时输入液体,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病等患者,可通过静脉输液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供给机体能量,促进组织修复和生长。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通过静脉输液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循环,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挥治疗作用,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