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阶段风险分析研究.pdf
摘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国际化,EPC总承
包模式也随之进入我国。在这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EPC总承包模式凭借着其
能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业主方工作量等一系列优点,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
展与完善,并为我国的建筑行业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在EPC总承包模
式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管理方法落后、缺乏风险管理思维等诸多不
可回避的问题,阻碍我国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不仅如此,现有EPC总承包
模式的相关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出现了重发包单位轻承包商、重融资轻施工等
局面,使我国EPC总承包模式发展受到限制。针对上述相关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本研究将上述问题汇总到同一研究范围内,对EPC承包商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展
开了研究,以期弥补相关研究不足,为后续EPC总承包模式研究提供参考。主要
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了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价体系。以“EPC模式”、
“EPC承包商”、“EPC施工”以及“EPC风险管理”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
识别出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阶段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EPC模式下承包商
施工阶段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安
全风险、组织风险、自然风险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
(2)实证验证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德尔菲法
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100份问卷进行专家问询打分,完成了风险指标的二次
识别。并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指标进
行实证筛选和信度与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阶段的
风险评价体系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安全风险、组织
风险、自然风险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
(3)选取EPC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借鉴上部分本文识别的风险评
价体系,对EPC模式下的J市Z医院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运用层次分
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识别的EPC模式下承包商风险评价体系并结
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可以预先进行的风险因素的度量与预判,项目的绩效得
到改善。
(4)针对该项目的风险指标层次分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完
善本文研究的相关成果。最后,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EPC模式下承包商施工阶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
用于解释与指导中国工程实践,对承包商施工阶段实施风险评价与控制提供具有
实证性的、可选择的指标。研究成果还能为我国政府和行业的相关管理部门的EPC
总承包模式管理与政策制定从理论和观念上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承包商,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层次分析法
ResearchontheContractorsRiskAnalysisintheConstruction
StageBasedonEPCMode
Abstract
Sincethe1980s,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andinternationalizationof
Chinasconstructionindustry,EPCmodehasalsoenteredChina.Inthedevelopment
processofmorethan40years,EPCmodehasbeenrapidlydevelopedandimprovedin
Chinabyvirtueofaseriesofadvantagessuchasreducingcosts,shortening
constructionperiod,andreducingtheworkloadoftheowne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