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医药调研报告.doc

发布:2017-05-12约1.24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医药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 省经济委员会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 编者按: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我省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省经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我省及江苏、山东等11个城市7个开发区和3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形成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时不我待——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调研报告》。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现将报告予以刊发,供有关部门参考。 最近,省经委、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我省及江苏、山东的11个城市7个开发区和30多家企业、科研机构。在认真总结分析省内外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推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个生物技术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进入新世纪,生物医药的研发力度显著加强,新技术新药品不断问世,有力地推动着市场规模迅速扩张。2002年,全球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约为400亿美元,2003年即达到600亿美元。2007年已经达上千亿美元。生物技术作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已经转化为势头强劲的产业增长点。人们预测,在2025年到2030年期间,生物技术将取代信息技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在发达国家继续领先的同时,新兴国家也在奋起直追,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开始走上崛起之路。2007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增长25.45%,比上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也比整个高技术产业高出5个百分点,产值规模几乎比2004年翻了一番。 支撑这种快速扩张的是产业内在活力的显著提升。一是创新驱动下的高成长性,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一批高成长的企业超常规地发展,是拉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扩张的主要力量。二是新兴区域和新兴企业的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在沿海发达地区领先发展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中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1.74%,远远超出了东部地区23.42%和西部地区24.15%的增幅。三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大多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研发机构也加快了进入我国的步伐,研发外包更是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突出的成长点。“研发——制造——出口”的国际化产业链开始在中国初具雏形。四是我国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创新产业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使研发优势与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五是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资本加快向中国转移非核心业务的同时,国内资本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在国家加快医改步伐和完善调控管理机制的背景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景气将持续向好。可以断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即将进入大发展的新时期。 湖北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优势。人们考察美国的“生物谷”时发现,它们大多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研发的源头;它们往往具有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融合的优势,“生物谷”多与“硅谷”伴生。这两个客观条件在湖北特别是武汉都有着很好的基础。我省生物医药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武汉环东湖地区已拥有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30多家, “两院”院士11名,建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在若干优势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有些已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水平.。全省还有1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在1.84万名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80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38.6%,居全国第3位。东湖开发区又是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为生物技术创新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资源。加上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辐射力等综合条件,湖北武汉无疑是我国少数最具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综合优势的地区之一。 湖北生物医药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2007年,全省医药产业产值2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7%,增幅高出上年同期8.4个百分点,也高出全国5.42个百分点,显示出增长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一是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群。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270余家,其中通过GMP认证企业199家,拥有武汉健民等8家上市公司。经过改制重组和开放引进,宜都东阳光、人福科技、广济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黄冈迅达、龙翔等一批创业型中小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二是拥有一批优势产品。B族维生素,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红霉素等抗生素药,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芬太尼、福尔可定等麻醉药,以及氨基酸、酵母等都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我省的中药材资源位居全国第4位,在中药的开发与制造上都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批全国领先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