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VR出版物版权保护规则研究.pdf

发布:2025-03-04约1.65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版权2024年第3期总第135期

VR出版物版权保护规则研究

闫宇晨

摘要:虚拟现实(VR)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催生出多种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

随着VR出版物的推广与探索发展,“VR+出版”模式成为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力量。然而,学界与实务界对于VR出版物作品属性认识存在分歧,VR出版物版权归

属方式尚不明晰。以VR出版物画面内容独创性作为作品属性认定根据,通过全景拍摄技术制

作的VR出版物属于录像制品,宜通过邻接权保护投资者利益;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技术产生的

VR出版物可纳入视听作品范畴。在权利归属方面,出于尊重保护VR出版物原作者与使用者

利益的目的,其版权宜整体归属于制作者享有。

关键词:虚拟现实;出版物;连续画面;作品属性;版权归属

引言

在人类从碳基文明迈向硅基文明的时代,历经多年经验积累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

以下简称VR)技术,近年间进发出改变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力量。例如,在工业设计领

域,汽车工程师利用VR技术操作图像,优化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部空间,从而大幅度降低厂商

在原型设计阶段的成本支出。在医疗领域,医护人员可以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接受医疗培

训、模拟手术场景等,有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出版业中,VR实现了数字出版的新维度,

出版商借助VR技术将图书内容相关知识信息进行场景式还原并为阅读者提供自主解读视角,

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改变阅读时间、顺序、形式,甚至参与到图书内容构建当中。

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地将新技术嫁接于传统出版模式上,而是突破了传统印刷本

位的出版思维,实现网络技术化的彻底转型。°VR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催生出全新的出版客

体一—VR出版物,并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型作品形态的典型代表,也是新质生产力在出版领域

的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围绕VR出版物版权保护的相关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VR出版物的作品属性

李一男:《虚拟现实技术(VR)视野下的数字出版发展探究》,载《利

参见周敏)视野下的数字出版发展探究》,载《科技与出版》2016年第6期

参见万新娜:《VR/ARI出版物场景化内容生产路径探析》,载《中国编辑》2021年第4期

104

出版与版权PublishingandCopyright中国版权

认定及权利归属问题仍处于争议当中,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有三。第一种观点认为VR出版物经由计算机程序生成,本质上是数据代码运算分析的结

果,故应将其归人计算机软件作品类别中。?第二种观点认为VR出版物在表现形式上与电影

画面最为接近,可认定为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类电作品)进行版权保护。‘第

三种观点认为VR出版物由各种类型作品组合而成,可根据文字、视频、音频、图像等不同表

达要素对应的作品类型予以保护,此观点实际上将VR出版物视为汇编作品。VR出版物在现

行版权制度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是关系“VR+出版”新业态能否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

相关问题研究决定着著作权人的权益维护,也影响到数字出版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VR出版物作品属性认定争议及其理论缺陷

(一)计算机软件说

从VR制作方式上看,其本质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数据与输出设

备结合,让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并生成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场景。VR

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仿真、人工智能、网络并行处理等科技成果,目的是为用户带来沉浸

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构想性(Imagination)的“3I感受”。由于VR具有明

显的计算机程序运行特征,故有学者将由VR生成的出版物(某种计算机程序)划分为计算机

软件作品。本文认为,这样的观点既是对计算机软件作品保护对象的误读,事实上也会造成

VR出版物版权保护的不足。

按照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由计

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