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3-26约3.4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唐诗五首——黄鹤楼》以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依据,紧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设计以“感悟诗歌意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采用情景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唐诗魅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读、赏析《黄鹤楼》等唐诗,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古诗词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主题,培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激发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的基本格律、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普遍较高,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尤为感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倾向于独立思考,部分学生则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黄鹤楼》这首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理解古代诗人情感的表达:古代诗人情感细腻,学生在理解诗句背后的情感时可能会感到困难。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部分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对学生来说较为生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从文字中直观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对诗歌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对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可能会影响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唐诗五首》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黄鹤楼》相关的背景资料、诗人生平介绍、诗歌意境图片等,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3.教学工具:准备PPT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注释、背景信息等。

4.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设置小组讨论区,准备必要的书写工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离别之情。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3.学生回答:介绍诗人李白及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阅读诗歌:学生齐读《黄鹤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意象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用时5分钟

3.词语解析: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黄鹤楼”、“白云”、“江上”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用时5分钟

4.诗句赏析:挑选典型诗句进行赏析,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用时5分钟

5.诗歌对比:将《黄鹤楼》与《登鹳雀楼》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景物的不同表现手法。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诗词接龙:以《黄鹤楼》为起点,进行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诗歌内容。

2.诗歌翻译:让学生将《黄鹤楼》翻译成现代汉语,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用时5分钟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黄鹤楼》的意境,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10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如“诗人为何要写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用时5分钟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的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如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教师针对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诗好在哪里?”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