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3-13约1.5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服务器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服务器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二、服务器安全管理职责

1.系统管理员:负责服务器的日常运维管理,包括系统安装、配置、升级、备份等工作;监控服务器运行状态,及时处理服务器故障和安全事件;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员:制定服务器安全策略和应急预案;负责服务器安全防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对服务器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用户:严格遵守服务器使用规定,不得擅自更改服务器配置和数据;妥善保管个人账号和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告知他人;如发现服务器异常或安全问题,应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或安全管理员报告。

三、服务器访问控制

1.账号管理:服务器账号应采用实名制注册,每个账号对应唯一的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创建和管理服务器账号,根据用户的工作需要分配相应的权限。用户账号应设置强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定期更换密码,更换周期不超过3个月。

2.权限管理: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能和业务需求,对服务器账号进行权限划分,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资源。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权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远程访问:如需远程访问服务器,应采用安全的远程连接方式,如SSLVPN、SSH等,并对远程访问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禁止使用弱密码或默认密码进行远程访问,远程访问日志应保存至少6个月,以便进行安全审计。

四、服务器安全配置

1.操作系统安全: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并及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确保系统安全。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系统攻击面。设置操作系统安全策略,如账户锁定策略、密码策略、审核策略等,加强系统安全防护。

2.数据库安全:安装正版数据库软件,并及时安装数据库补丁,确保数据库安全。设置数据库用户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限制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位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应用程序安全: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测试,确保应用程序不存在安全漏洞。及时更新应用程序版本,修复已知的安全问题。对应用程序的访问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五、服务器安全监控与审计

1.安全监控:部署安全监控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等,实时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事件。系统管理员应定期查看安全监控日志,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2.安全审计:建立服务器安全审计制度,对服务器的操作和访问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包括用户登录、操作记录、系统事件等。审计日志应保存至少1年,以便进行安全审计和事故追溯。

六、服务器应急处理

1.应急预案:制定服务器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应急响应:当发生服务器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隔离故障服务器、恢复数据备份、修复安全漏洞等。及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安全事件的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七、服务器维护与更新

1.日常维护: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包括硬件检查、软件更新、数据备份等工作。定期对服务器进行性能监测和优化,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2.系统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软件的更新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和问题。在安装更新补丁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更新补丁不会对服务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八、附则

1.本制度由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